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筑牢消费品的“安全篱笆”

2014-10-27 16:01:3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时这样说。

  那么,什么是标准?从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标志着现代标准化开始以来,标准一直作为一种技术制度,是经协商一致达成的规范文件,用以衡量质量、规范生产、确保互用性、促进贸易。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国际贸易日益发展,标准的“规制”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治理”手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文件明确将标准与经济、法律并列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将“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强化了标准的制度属性。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也是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超级市场。今天,电子商务拉近了工厂和市场的距离,海淘、代购带领中国消费者走入全球一体化的消费新时代。

  在中国消费者急急奔向国际市场的热潮中,要提振国人对国货的消费信心、促进国人对国货的消费增长,消费品质量和安全是基本前提和保障。这一轮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顺应民生需求,顺应民心所向,进一步把质量放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明确提出要“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标准化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高度。消费品标准首当其冲,成为舆论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消费者判断产品合格与否,新闻媒体报道产品质量问题,首先要看有没有标准,标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怎么样。另一方面,还要看企业在产品上标示执行的是什么标准,标准执行情况怎么样。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专门为老人、儿童开发的消费品越来越多,这类消费品的标准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今年9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

  正在前行过程中的标准化改革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又要做好统筹配套,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引导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

  同时,标准化工作还要与民生民心相向而行,抓住消费品质量与安全这个重点,联合行业管理、产品监管和市场监管,构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消费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共治机制,系统提升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作能力。

  为此,国家标准委9月印发了《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方案》。10月11日,“筑篱”专项正式启动。国家标准委将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等35家“筑篱”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成员单位,以及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推动实施消费品安全国内外标准对比行动、标准制定能力提升行动、标准实施监督联合行动、标准助企惠民行动等4个具体行动。

  “筑篱”专项活动将用2014~2016三年时间,集中力量,基本实现重点消费品领域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用标准支撑消费品国内外市场“双满意”;进一步完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增强标准化技术力量,用标准助推消费品领域贯彻落实“三个转变”;逐步构建消费品标准化共治机制,尽快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用标准和标准有效实施筑牢消费品的“安全篱笆”。

  《消费指南》2014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