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健康食品”健康吗?

2014-06-24 10:30:04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本刊记者 王向龙/文

  在超市看到那些添加了某种营养素或是带着零脂肪、无糖食品标签的“健康食品”时,你会不会被吸引?专家表示,这些所谓的“健康食品”多属概念炒作,购买时要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习惯。

  “健康食品”噱头多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食品在强调原有的“好口感”和高品质的同时,对产品的健康概念和营养成分大加渲染。在北京一些大型超市的饮料区记者看到,不少品牌矿泉水打出健康牌,其理由是水源取自无污染的冰川,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一些茶饮料因低糖、零热量而标称“健康”。在休闲食品区,宣称为“健康”的食品就更多了,比如某品牌薯片称含有十几种营养素是“健康食品”;有的红薯脆片,宣称红薯是最佳蔬菜冠军,所以其产品很“健康”;有些产品的“健康”理由为无添加防腐剂、人工色素;还有的食品则因为低盐而“健康”。

  和其他普通产品相比,这些标榜“健康”的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平时饮食不规律,可以买一些健康的食品补充一些营养。”消费者陈小姐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说油炸食品不健康,所以她现在只购买“非油炸”食品。

  据了解,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食品已经从原来注重口味的卖点转移到健康和营养上来,“营养、健康”成为食品开发的一种趋势。但对于到底什么样的食品才算真正的健康食品,其实消费者并不清楚。

  针对市场上食品层出不穷的概念、眼花缭乱的功能、雾里看花的成分,记者进行了一定范围的采访,结果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购买产品的时候一般是根据企业的广告宣传,或者是选同类产品中价格高些的产品,觉得这样产品质量应该好一些,但是究竟所买产品是否更营养、健康却不是十分有把握。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许多食品都标称为“健康”食品,但不少产品所宣称的健康成分却没有标注具体含量。如某品牌的3合1核桃粉就标称:本品采用核桃、大豆、花生为主要原料,将核桃、大豆、花生的植物蛋白经科学方法炼制调配而成,三者合而为一,营养合理均衡。而其配料表只标注了核桃、大豆、花生、白砂糖、植物末等成分,却没有注明各种成分的具体含量。而同品牌的燕麦片产品,其营养成分表里除了热量、脂肪的含量之外,其他成分则标注为“多种维生素”。此外,一些标称含有某种营养素的产品,其所强调的营养素在食品成分表里排位却靠后,说明该营养素占该食品总成分的百分比并不高。如某品牌的高钙饼干,虽然宣称高钙,在成分表里钙元素仅排在倒数第二位。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般只能看到标签上标注的营养成分,但具体含量却不得而知。”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认为,目前食品包装上大多只有对各种成分功效的描述,而反映其内在营养成分的含量信息却不完整甚至缺失,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是否健康并无依据

  记者查阅相关法规和国家标准发现,目前在国家相关标准中,只有“保健食品”的定义,却没有所谓“健康食品”。对于市场上很多标榜“营养”、“健康”的食品,贾健斌表示,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有些成分是有益人体健康的,但有些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消费者都认为食品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越多越好,但含量多少才能算是“健康食品”,目前营养学界还无法界定。原因在于食品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加工方法等也有很大关系,比如红薯含丰富维生素,有益于人体健康,但如果采用油炸的加工方法,那它是否还对人体有益就值得探讨。贾健斌认为,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比较茫然,对食品营养成分非常关注,却又知之甚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告诉了消费者如何摄入膳食才能营养均衡,但消费者对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清楚,无法了解每天的营养摄取是否达标。”

  据了解,现行的国家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以及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食品标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产(包装)日期、贮藏说明、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地等。对于食品配料的含量作了如下规定:容器中含有固、液两项物质的食品,除标明净含量外,还必需标明该食品的固形物含量,用质量或百分数表示。此外,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辅食品的特殊食品要增加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医师于康表示,没有功能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食品最基本的功能是能让人吃饱。同时,食品中含有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能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目前食品的种类非常丰富,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营养”所需,知道产品的“健康”所在,要查看产品的“营养标签”,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食品。

  虽然食品营养标签只规定了标明5种基本营养素,但消费者也要学会看标签,尤其是一些成分标注比较清楚的标签。于康说,只有了解了产品的营养成分,购买食品时才能知道这种食品是否符合自身健康需求或者与自己身体的某些特殊情况是否相悖。

  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现在一些食品对健康的描述,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误导。”贾健斌表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只能看到标签上标注的有益营养素的比例含量,但并不清楚不需要的其他营养素的具体含量是多少,不知道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什么,更不知道这些营养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比如超市里常见的牛奶饼干,标注的营养成分含有牛奶,但是实际上牛奶含量不多,总糖量却非常高。这种误导式的文字,让消费者在摄入了人体健康所需要的牛奶、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同时,也摄入了大量的糖类与脂肪。

  那么,面对市场上的食品以及它们本身所含的以及外加的复杂营养成分,有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营养评价方法?

  据贾健斌介绍,目前国际上研究的食物营养素度量法能够较好地体现食物整体营养价值,可以综合体现食物中多种营养成分的交互作用,反映食物的营养质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确保消费者摄入必需营养素、有益营养素以及适当的能量,帮助消费者限制摄入影响健康的营养素。比起告诉消费者吃某种食品更健康,这种方式更加直接有效。

  “目前国内也在对国人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开展食物营养素度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完成后将成为食品企业对食品营养特性与健康关系的参考依据。”贾健斌表示,通过逐渐改进研究方法,使评价结果的验证标准更加合理,可以为消费者选购食品提供更合理的参考。

  而对于当下食品的选择,贾健斌认为,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该仔细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一般来说,配料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含量最高,如一包薯片,如果其配料表上先是“马铃薯”,然后是“植物奶油”、“天然油脂”等,那么薯片的热量会很高;除了看配料表外,还要看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它更直观地标明了食品的能量以及各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食物的加工方式也要留意,在营养成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要挑选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而不是完全依靠对某种营养素的需求。”此外,消费者在查看食品成分和含量时要注意营养成分表的单位,是每100克、每30克,还是每份,很多产品中的热量“看上去数值比较小”,其实总量并不低。

  优先考虑新鲜食品

  在选购食品时,除了查看食品营养标签外,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一般情况下,生产日期越近的产品越新鲜,营养成分越充足。如果每周有一半以上食用加工食品,应选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选择成分简单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尽量选择产品成分简单的产品,成分越简单,通常对健康越有益。如果成分主要是糖和黄油,最好选择放弃。

  试试全谷替代食品

  目前相对较为健康的食品是全谷食品,这种食品的精制成分最少、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最多。但如果第一种成分是精制小麦粉,那意味着产品去掉了纤维和营养成分。真正的全谷食品,关键成分是“全麦”。

  减少高糖食品和饮料

  如果仔细查看,会发现很多无糖食品中“糖”是以果糖、葡萄糖以及玉米糖浆出现的,由于这些所谓无糖的标签,消费者会认为可以无限量地摄入。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糖浆是一种高热量甜味剂,如果食品的前4种成分里面含有玉米糖浆,说明这种食品即使含有某些营养成分,也不能视作健康食品。

  《消费指南》2014年6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