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姚/文
2013年12月,甘肃徽县银杏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继金徽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徽县在打造地理标志名片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徽县有树名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素有“金果树”、“长寿树”、“活化石”之称,自然条件下银杏从栽种到结果需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寿星”。作为世界四大古老植物(银杏、水杉、珙桐、银杉)之一,植物学家常把银杏和恐龙相提并论。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它全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徽县,地处长江水系的嘉陵江上游,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最适宜银杏生长。徽县银杏栽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3000多年,据统计,全县共有银杏大树200余株,平均生长年限达800年。在徽县嘉陵镇田河村,至今还生长着150多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一个在全国都十分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由此,徽县也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银杏之乡。
改革春风注活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徽县就把银杏产业开发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培植地方财源的支柱,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发展战略,通过银杏基地建设,以及科技试验、技术创新、果叶苗穗开发、系列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坚持走“统一规划、规模开发、科技增效”的路子,大力推行银杏密度育苗、林粮间作、地埂栽植、早果早丰产密植园、荒山造林等多种复合种植模式和实用技术,保证了产业开发的良种化、规范化、科学化。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徽县成功总结出了银杏高产育苗技术、嫁接换优技术、综合管理技术、良种引选、品种定位、人工授粉等技术经验。同时,徽县积极实施科技试验示范,开展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先后承担完成了“银杏品种选育及栽培试验”、“银杏资源的保存收集与利用”、“徽县银杏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等科研项目。1996年,徽县被列为“林业部名优特经济林优质银杏示范基地”。
如果说徽县银杏凭借悠久种植历史和前期科技创新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那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则犹如一阵浩荡的春风,为徽县银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帮助这项富民强县的“绿色产业”更加茁壮。
从2006年开始,徽县将每年的行道树栽植树种全部确定为银杏,并将柳林、嘉陵、银杏、水阳等中部适宜乡镇确定为银杏发展的重点乡镇,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并以银杏为重点,建成千亩银杏示范带4处,发展精品示范园400多公顷,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全县银杏的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当地政府为进一步壮大银杏产业,还确定了“银杏适宜区全覆盖”的奋斗目标。
此外,从2000年开始,徽县先后由集体和个人开始创办、领办银杏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出了“三滩牌”银杏果仁、银杏茶、银杏酮、银杏软黄金、银杏营养粉,以及“金徽健牌”系列银杏茶、银杏酒等银杏系列产品,并畅销省内外。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徽县通过“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开发模式,初步实现了徽县银杏产供销一条龙的纵深发展。目前,集果叶开发、旅游观光、产品加工于一身的银杏产业已成为徽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地标保护富裕来
为了不断提高“徽县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徽县质监局等部门协助当地政府出台了详细的培育帮扶计划,积极引导、支持、鼓励银杏系列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名牌,对企业在制定计划、改进工作以及申报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
在徽县银杏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陇南市质监局意识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企业及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张金字招牌,对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在陇南质监局的领导下,徽县质监局成立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从进度安排、责任落实以及资金扶持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安排部署和跟进,保证了徽县银杏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3年12月,徽县银杏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徽县柳林镇、城关镇、嘉陵镇、伏家镇、江洛镇、泥阳镇、永宁乡、水阳乡、虞关乡、银杏乡、栗川乡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品种为马铃类、圆子类和梅核类等;立地条件要求:产地范围内海拔800~1200m,土壤类型为褐色土或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0%,pH值6.2~7.8;要求9月至10月杏果实外种皮由青转黄或橙黄并开始少量自然脱落时采收。感官特色要求:种壳呈汉白玉或鱼肚白色,具光泽。果仁熟后质地细腻,具韧性和糯性,口感香、甜,略有苦感;理化指标要求:单粒重≥1.5g,出仁率≥76%,种核具胚率≥88%。徽县银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极大地推动了徽县银杏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徽县还依托“千年古银杏树群”,深刻发掘银杏历史文化渊源,相继开发了嘉陵江漂流、银杏人家、银杏山庄等旅游项目,新建成了“田河生态旅游新村”、银杏风情园和银杏博物馆,初步形成了以三滩生态旅游为主体,以嘉陵江漂流、月亮峡度假村、银杏山庄特色农家乐为辅助的三滩风情旅游线,使徽县“银杏旅游”名片越做越亮,形成了吃银杏果、品银杏茶、饮银杏酒、赏银杏景、体味“银杏人家”风情的旅游开发新格局。
如今,在科学发展的春风吹拂下,徽县漫山遍野的银杏树已成为四季有景致、四季有收成的“聚宝盆”,一棵棵小银杏撑起了“大风景”,蓬勃发展的徽县银杏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徽县人民饱尝到了产业富民的喜悦,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品尝到了徽县银杏的甘甜。《消费指南》2014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