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本身呈无色或浅黄(绿)色,通常作为色彩调理剂使用,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属有机化合物,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http://baike.baidu.com/view/115642.htm>等生产领域中。目前已经工业化生产的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个化学结构。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是通过吸收波长范围为360~380nm的紫外光后,发射出肉眼可见的蓝光,此时与织物自身发出的黄光叠加后,互补形成白光,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织物明显变得亮白,这就是增白效果。
许多衣物在穿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包括染整阶段加入荧光增白剂的部分流失)变旧泛黄,如白色衣物白度下降、彩色衣物不再鲜艳。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功能性助剂在衣物洗涤剂中可让衣物尽量恢复原来的白度和色彩。
Q:我国是否有洗涤用荧光增白剂的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标准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3月12日发布、2008年9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标准QB/T2953-2008《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该标准规定了适用于生产各种织物用洗涤剂时所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明确指出了可用于生产织物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的种类为“二苯乙烯基联苯类(例如CBS)”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例如33#)”。在国际上,CBS被称为:FWA-5,33#被称为:FWA-1。
Q:标准规定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可以添加在哪些洗涤用品中?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标准对荧光增白剂的紫外吸收值、溶解性等质量指标作了规定,并明确适用于各种衣料用洗涤剂,而对在洗涤用品中的加入量未作规定。
Q:在相关洗涤用品标准中,对荧光增白剂的添加量是否有所规定?
在洗衣粉、洗衣液及洗衣皂等洗涤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QB/T 2486-2008《洗衣皂》、GB/T13171-2009《洗衣粉》和QB/T1224-2012《洗衣液》标准中,都没有设置关于荧光增白剂添加量的要求,也没有检测指标要求。目前,尚无限制荧光增白剂添加量的标准和依据,各生产企业均是根据自身产品配方和特点来调整加入比例,通常加入量较少。我国衣用洗涤剂产品中一般加入量在0.4%以下。
荧光增白剂在衣用洗涤剂中是一种功能性助剂,本身没有去污功能,洗涤用品中起去污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和助洗剂,因此,表面活性剂含量(或活性物含量)和去污力才是洗涤剂的关键指标。
通俗地讲,在同等去污功能下,用适当添加荧光增白剂的衣物洗涤剂洗后的衣物,会显得更加色彩明亮。
Q:洗涤用荧光增白剂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如何?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在我国的日化行业应用并不多,行业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统计数据,预计使用量很小,目前,除了在洗衣液、洗衣粉中少量使用外,还未发现在其他产品中使用。
Q:洗涤用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是否有负面影响?
根据资料显示,日本肥皂洗涤剂工业协会(JSDA)于2007年10月发布《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出的评估结论是:荧光增白剂CBS(FWA-5)对环境的影响风险是很低的。
以欧洲化学工业协会(CEFIC)和欧洲肥皂洗涤剂协会(AISE)为中心,从1999年启动了“家用清洁产品成分的人类以及环境风险评估(HERA)”项目,于2003年完成了对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FWA-5)及2004年完成了对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FWA-1)详细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所得结论为: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在洗涤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风险是非常低的。
2011年8月,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安全性专家媒体见面会”,有关权威专家也给出结论——“含荧光增白剂的衣料洗涤剂对人体和环境是安全的”。此外,至今国际和国内未见使用衣料洗涤剂致畸、致癌的事例报道。
化学物质安全性的风险评估
化学物质安全性的风险评估,是在化学物质的危害性评价和人或环境生物的接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1.对人体:对于33#,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大鼠慢性毒性试验(整个生命期喂饲给药)、为期4天的1%溶液的斑贴试验、构效关系分析及人类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试验、生物体内毒物动力学的研究。
对于CBS,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慢性毒性试验(整个生命期喂饲给药)、1%溶液对眼/皮肤的腐蚀性/刺激性等试验。
在上述试验和研究中,均没有观察到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基于可能的洗涤剂接触情况,接触评定结果表明,人体接触33#和CBS的总量小于3.02ug/kg体重/天。经口给药“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与评估的消费者“接触量”之比,33#与CBS都在一个很大的安全范围内,能够涵盖毒理学数据库以及外推中的所有的不确定性。所以,衣用洗涤剂中使用33#和CBS对于消费者是安全的。
2.对环境:有关衣用洗涤剂33#和CBS对环境的影响,其生活污水经一次一般处理后,荧光增白剂即可减少95%以上。在水系光照条件下CBS类荧光增白剂半衰期仅有48分钟,33#类荧光增白剂的半衰期也只有3小时,它们均容易被生物降解。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是水溶性的,被鱼类食入后,不会滞留在生物组织和器宫中。研究表明,鱼类即便在高浓度荧光增白剂条件下生活一段时间后,脱离这一环境两天,其体内荧光增白剂含量就只有痕量(<100ppb)。因此常规生活用量根本不会造成荧光增白剂在鱼类体内蓄积。
以上评估结果表明,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易于降解,对环境也是安全的。
(资料来源: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
《消费指南》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