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乳制品质量值得信赖
9月15〜17日,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交易会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企业参展。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近20个乳品出口大国的近百个乳品品牌集中亮相,可见中国乳品市场对世界乳品生产企业的巨大吸引力。
事实上,近些年“洋奶粉”不断大举进入中国市场,2009〜2011年的3年间,其进口量翻了近3倍。进口优质产品丰富了消费选择,推动了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但是,其相对昂贵的价格也常令消费者慨叹。而且,进口产品中也不乏鱼龙混杂现象。
面对“洋品”的步步紧逼,国产乳制品生产企业迎头而上,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不乏具备国际水准生产水平、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的乳品专业生产企业。主流乳制品生产企业近年来纷纷设立奶源基地,加强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产品质量也不亚于国际品牌。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三部委牵头进行了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对未通过审核的企业,一律不准生产、销售乳制品,大大提升了乳制品行业的技术水平。
重新审核工作基本完成后,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切实加强重新审核后续监管工作。一是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二是督促停产整改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没有达到要求的,要依法注销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三是加大对未通过审核企业和停产整改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对无证生产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各地质监部门今年来进一步加大了乳制品质量抽检力度,对企业进厂原料奶质量和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帮助企业严把奶源、生产、产品出厂“三关”,确保乳制品符合质量标准。
5月
陕西 陕西省质量技监局公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对15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其中,乳制品等9类产品合格率均为100%。
云南 云南省质量技监局公布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乳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查重点为该省乳制品企业生产的液体乳和乳粉。经检验,重新审核发证企业的乳制品抽查样品全部合格。
6月
上海 2011年第2季度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组织相关质检机构对该市生产领域含乳饮料产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10批次,所检产品均合格。
河南 河南省质量技监局对乳制品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所抽检含乳饮料、乳制品产品标准符合率达到100%;经检验,重新审核发证企业的乳制品抽查样品全部合格。
7月
成都 成都市质量技监局对该市生产的8种乳制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所检产品均合格。
内蒙古 内蒙古质量技监局公布了上半年风险监测情况,其中组织了全区乳制品生产企业进厂原奶及产品中三聚氰胺和婴幼儿配方乳粉阪崎肠杆菌的风险监测,共抽检乳制品生产企业原奶及产品803个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5个批次,未检出阪崎肠杆菌。
9月
安徽 对全省含乳饮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取16家企业生产的51组样品,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此外,质检总局近期通报了今年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1年1〜6月,质检总局所属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665批、化妆品36批。不合格食品涉及20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乳制品类、饮料类和粮谷及制品类;不合格产品来自97个国家或地区;微生物、品质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
可见,国内乳制品企业特别是主流企业的产品品质是可以与洋品牌抗衡的。消费国产乳制品可以安心、放心。
有关人士进一步指出,除物美价廉外,相对于洋奶粉,购买渠道方面的保障是国产乳制品的另一大优势。很多消费者购买洋奶粉,大多是通过网络从海外代购,或者委托国外的亲戚朋友回国时带上一些。这两种方式一是有风险,二是可持续性较差。特别是网购洋奶粉,大都未经正规进口备案,未经口岸检验检疫,也无正式发票,质量无法保证,而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召回、退货等,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据介绍,目前“洋奶粉”以正规方式进入我国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原料、技术、生产线、装罐等都在国外进行,罐装封存好后直接进口;第二种是在中国建生产工厂,采用进口原料、技术等,在国内工厂生产合格并罐装出售。这两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的“洋奶粉”质量有保障。另据介绍,国家对奶粉等大宗农产品实施进口自动登记制度。自2009年8月1日起,包括奶粉在内的所有进口乳品均须登记备案。对未经正规备案的洋奶粉,消费者要对其身份打个问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