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5日,奥林巴斯与松下联袂推出了全新的相机标准——Micro 4/3,并于同年分别推出基于此标准下的新型数码相机G1和E-P1。
从那时起,一场高性能相机的变革就拉开了大幕。
在这种新型数码相机推出伊始,行业内叫法并不一致。经过两年的发展与沉淀后,才有了统一的名称:微单。
微单,即微型单反相机。“卡片之薄,单反之用”形象地描述了微单相机的特点。
微单通过取消单反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构成元件,没有了棱镜与反光镜结构,在成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了镜头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因此结构更为紧凑,获得比单反更小巧的机身;同时,由于取消了五棱镜,所以微单相机在摄像方面的表现先天优于单反相机。而令卡片机望尘莫及的是,生产微单相机的厂家还组建了微单相机镜头群,用户可根据需要更换镜头。
因此,当微单这种融合单反、卡片机特点于一身的产品物一经推出,便获得企业和用户的极大关注。
从厂商方面看,作为数码相机二线品牌,松下与奥林巴斯发起的Micro4/3成功吸引了更多的生产制造企业。继松下GF1和奥林巴斯EP1之后,三星和索尼两大IT消费电子产业巨头在2010年也加入微单阵营,分别推出NX10与NEX5、NEX3三款相机。三星与索尼的加入,无疑为微单相机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而即便是同为微单相机,也分为不同的队伍。奥林巴斯和松下发起的Micro 4/3系统和索尼的APS-C画幅形成两大微单阵营,三星、宾得等厂商也自立门户。
自奥林巴斯E-P1发布以来,从新概念的诞生到形成一定的产品规模,仅仅用了3年时间。不久前,奥林巴斯又发布了PEN系列微单新品,进一步丰富了微单相机的产品群。迄今为止,奥林巴斯与松下也是发布微单最多的两家厂商。
业内认为,微单的出现直接对中、低端单反市场产生冲击。随着微单技术日趋成熟,其价格也将稳定下降,从而对一直以来在单反相机领域独领风骚的佳能和尼康提出挑战。甚至有人提出,微单将与中低端单反相机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不过,截止到目前,佳能与尼康依旧没有迹象推出微单相机。有评论认为,一旦佳能和尼康加入微单行列,势必加速其发展速度,进而将更快速地瓜分中低端单反市场,两家企业的销售量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可以说,微单推出后,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消费者的关注,也凭借着时尚的外观、出色的性能、合理的售价等赢得了众多市场份额。
据一份《2010年1〜6月份中国数码相机消费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计划购买或更换数码相机选型意向中,数码微单相机份额达到了28%,已经非常接近单反数码相机32%的份额。微单相机在影像消费市场的强势崛起已经初见端倪,
很多消费者选择微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微单相机时尚的外观和轻便的机身,而且高端微单的整体工艺水准也更高,因此手感和外形将更显高贵。此外,在高端微单相机中,还有众多创意滤镜和触控对焦等功能,能够让使用者轻松拍摄出各种有趣的照片。仅这一点,就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使更多人关注微单的产品线。
不过,微单也并非十全十美。因追求小身材,微单取消光学取景器、棱镜和反光镜结构后,其取景功能只能完全依靠“电子取景”。有分析解释,以现时的技术来看,电子取景仍然无法做到光学取景的“零延时”、“高清晰度”的效果。同样因为机身的小巧,也限制了电池的体积和容量,从而影响到了微单的拍摄续航能力。
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的微单,要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无疑还需要从技术、标准和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