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努力
——走进国家鞋类质检中心
“你穿的这双鞋不错,很舒适、安全。那种带子又细又软的鞋子,很容易崴脚。”刚一见面,国家鞋类质检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戚晓霞就对记者穿的凉鞋下了一个评论。此时,我们正站在质检中心的一间物理实验室里,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核对新进样品的产品信息。而在这间不大的实验室里,就有数十摞五颜六色的鞋盒,几乎涵盖了所有鞋的品类。“我的同事都非常能干,因为他们,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成效,也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
戚晓霞已经在中心工作20年,对工作的饱满热情丝毫不减当年。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国家鞋类质检中心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其前身“轻工业部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分析室”、1980年经国家标准局、轻工业部批准成立“中国制鞋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1995年经相关部门批准正式建立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现在,中心已成为国内制鞋行业最权威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可以说,这里不仅见证了我国现代鞋类产业的发展,更作为一名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提升了国内鞋类产品的整体质量。
在逐一参观中心实验室时,戚晓霞向记者介绍了国内鞋类的质量变迁。她说,改革开放前,百姓用“脚上没鞋,穷半截”这句话形容鞋的重要性,而断底、开胶、不耐磨等问题也屡屡出现,鞋的款式、种类细分就更无从谈起。如今,消费者脚上的鞋不仅种类齐全,款式也争奇斗艳。从没有鞋穿到有好看的鞋穿,再到有舒适、安全和时尚的鞋穿——随着消费习惯、需求的变化,鞋类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同时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也在不断变化。过去常见的断底等问题,已逐渐变为感官、标识、勾心、限量性物质等方面。
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制鞋产业也从简单的手工作坊逐步发展成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并成为世界瞩目的鞋类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10年我国鞋类总产量120亿双以上,出口99.3亿双。随着人们“健康、安全、环保”消费观念的逐渐增强以及鞋类出口不得不面对的技术型贸易壁垒,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越来越重视鞋类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性能。
对此,中心从鞋类产品及其原材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一直在系统地对鞋类产品质量进行把控。
在物理实验室,记者看到中心专门配备了符合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标准的检测设备,为出口企业的鞋产品进行检测服务。据悉,由中心自我研制开发的整鞋耐折试验仪、整鞋耐磨试验仪、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仪等多种专业检验仪器,也都先后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成为目前我国制鞋行业质量检验的基础仪器。
如果将检测设备看作是“执行者”,其背后遵循的标准则是一把严苛的标尺。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准的高低决定着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中心还承担着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至今,制鞋标委会已制、修订鞋类标准200余项。
同时,中心已将目光放到了更高更远的竞技场,期待在国际鞋产品标准市场拥有话语权。兼任制鞋标委会秘书长的戚晓霞告诉记者,中国更重视成品鞋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开发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已经逐步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向“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方向发展。近年来,承担了ISO/TC137的秘书处和ISO/TC216的WG1召集人,主导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参与制定了5项国际标准。
作为标准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标准样品的统一在质量检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皮革和制鞋行业缺少标准样品,从而影响物理、化学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阻碍相关文字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现状,中心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和筹备,于2011年5月18日成立了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皮革和制鞋标准样品专业工作组,负责制品和鞋类及其原材料的标准样品研复制及研究工作。
“公正、科学、准确、高效”是鞋类质检中心工作的质量方针,被醒目地贴在实验室大门外,时刻提醒着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也仿佛在告知来访者,这里的质检工作值得信赖。
坚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质检机构维护第三方公正地位所必须遵守的原则。戚晓霞说,少数企业不重视检测过程,要求当天就能拿到质检报告,对于这类企业,戚晓霞和她的团队总是耐心地介绍质检要求和试验原则,对坚持不当要求的就毫不妥协地予以拒绝。虽然有可能因此失去这一个客户,但高度负责、坚持原则的态度也让中心赢得了更多企业的尊重与信任。贴在中心走廊里的上百家国内外合作品牌企业LOGO标识,就是对中心高质量工作最好的注解。
为了更好地把控鞋类产品质量,除进行常规的产品质量检测外,中心还会对企业进行增值服务,在出具产品检验报告的同时,会附上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技术报告。此外,当中心发现企业某一批次产品出现质量不稳定现象时,会及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询问,共同查找原因。中心还承担着为企业培训鞋类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和进行有关标准宣贯等任务,这些,他们做起来同样无怨无悔。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质检工作听起来是个既重要又略带些神秘的工作;在记者看来,每天重复同样的检测过程,这份工作既严谨又单调。但戚晓霞富有感染力的明朗笑声说明,因为热爱,才会更加努力。而记者分明感受到,这份热爱早就融进这群质检人员的骨子里,并形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哪怕是在火车站接人、飞机场候机的闲暇时间,身边行人穿的鞋上都会留下他们用心观察的目光。这似乎正印证了记者在中心墙壁上看到的那行字:我工作,我快乐。
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消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