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烹调中的必备用品。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如今酱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以往常见的生抽、老抽,还出现了“蘑菇生抽”、“金装老抽”、“金标生抽”、“增鲜酱油”、“特鲜酱油”等品种。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对酱油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此次抽查有11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产品名单见本期84页)。
对于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酱油,什么样的产品更健康、更安全?
弄清质量标准
专家表示,选酱油主要看“氨基酸态氮”含量,这是反映产品品质的指标。
据了解,“氨基酸态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氨基酸不仅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更是食物鲜美味道的主要来源。因此,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就说明氨基酸越多,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鲜味也更浓。据了解,“氨基酸态氮”含量是酱油产品分级的重要指标。按照国家标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8g/100ml、≥0.7g/100ml、≥0.55g/100ml、≥0.4g/100ml。专家提醒,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的酱油,只需几滴鲜味就会非常浓,而且也无需再加味精和鸡精了。
此外,酱油在工艺上有酿造和配制之分。“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配制酱油”是用50%以上的酿造酱油经添加配制而成,在鲜味变化上有更多空间。
按照需要选购
许多消费者不清楚“生抽”和“老抽”酱油的区别,实际上,“生抽”和“老抽”是沿用广东地区的名称,生抽和老抽都属于酿造酱油。它们的差别在于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老抽、生抽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并没有特殊差异,只是制作工艺有所区别,并不是质量和鲜味的区别。老抽颜色重,上色力强,一般要加入较多焦糖色素;生抽颜色略轻,上色力轻,产品中通常会少加或不加焦糖色素。一般来说,炒菜或蘸食宜用生抽酱油,炖菜、红烧常用老抽酱油。
酱油按使用方式可分为烹调酱油和佐餐酱油。烹调酱油一般适用于烹调加工调色用;佐餐酱油既可直接食用,又可用于烹调加工。两者的区别在于卫生指标不同。佐餐酱油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较高,如果是烹调酱油,则应避免直接食用。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少酱油产品烹调或佐餐已通用。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察看标签,选购自己所需的酱油。
专家指出,消费者选购酱油时可参考以下几点:看标签——一看标签上标明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其含量不得小于0.4g/100ml。二看标签上的酱油类型是佐餐酱油还是烹调酱油,根据用途选购。三看标签上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认清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根据个人爱好选购;辨色泽——具有鲜艳的红褐色的酱油为佳品,体态澄清、浓度大的酱油质量较好,反之质量较差;闻香气——酱香浓郁、无不良气味的酱油为优质产品,无酱香味则不能称之为酱油。味道鲜美、醇厚、咸淡适口,无异味者质量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调味汁、酱汁等佐餐产品,但这些并不是酱油,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低。
Tips
了解酱油花色品种
海带酱油 以海带为主要辅料,经过热溶配制而成,含有大量的碘元素,长期食用可预防大骨节病、高血压、结核病等。
蚕蛹酱油 以蛋白质含量高蚕蛹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每毫升酱油含人体必需氨基酸3〜5毫克。
草菇酱油 由大豆与草菇提取液一起进行微生物发酵制成,虽不属于纯粹的大豆或小麦发酵制品,但具有草菇的鲜美和营养价值。
维生素B2酱油 添加了维生素B2,可预防维生素B2缺乏症。
《消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