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发现,和方便面一样,许多膨化食品也纷纷打起健康牌,标榜“非油炸、更健康”。
争推“非油炸”概念
在一些超市食品区,不少膨化食品的包装上都标明“非油炸焙烤型”字样,包括小脆系列焙烤薯片、薯愿薯片、上好佳鲜虾条等。在“鲜虾条”包装背面还有“健康行动美味心动”的内容,历数了十几种营养素对人体尤其对儿童的益处。“我们这个薯片是非油炸食品,吃了不会长胖,也不会上火。”销售人员表示。
记者看到,与油炸食品相比,宣称健康的非油炸食品价格略高——某品牌68克非油炸薯片,价格在3.9元左右,而其他同等重量的油炸薯片,价格一般不超过3元。虽然价格略高,但这种健康概念却深受消费者的追捧。正在选购薯片的郑女士表示,孩子喜欢吃薯片,以前油炸食品不敢多吃,现在新推出的非油炸薯片应该比较健康。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形成这样一个共识:油炸食品不健康,非油炸食品有害物质少。
那么,事实的确如此吗?
记者在某品牌薯片(油炸)的外包装上看到,配料表中有马铃薯粉、棕榈油、玉米粉、白砂糖等,能量为578千焦、蛋白质2克、脂肪5.5克、碳水化合物20克、钠250毫克,而另一款芝士条(非油炸)的包装上,配料表大致相仿,只是棕榈油变成了氢化植物油,营养成分表里标示能量552千焦、蛋白质2.4克、脂肪4.4克、碳水化合物21克、钠257毫克。记者发现,这两种薯片每百克中的营养素含量几乎相等,只是非油炸薯片中的热量稍低。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方便食品,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主要有焙烤、油炸、挤压、微波等生产工艺。“膨化食品制作工艺从油炸改成焙烤后,食品中还是会有油脂,只是油脂是在焙烤结束后喷上。”业内人士表示,非油炸只是一个卖点,比如在制作薯片时,是先将马铃薯粉和配料拌成糊状,并压制成薯片形状,然后再选择油炸或烘焙。
记者拨打好丽友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薯愿”薯片是将马铃薯糊放到烤箱中焙烤,温度大概在100℃〜150℃之间,比油炸温度低,所以比油炸薯片健康。
非油炸不等同于健康
也有不少消费者有疑惑:非油炸就一定健康吗?
对此,专家表示,非油炸只是一个概念,远没有想像得那样健康。“不少非油炸的脆片食品,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饱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棕榈酸或硬脂酸。虽然不需要油炸,但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康表示,无论制作工艺如何,油炸和非油炸的淀粉类食品都含有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食品4倍。前不久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油炸方便面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在50微克/千克左右,比油炸的高近5〜10微克/千克。于康指出,目前并没有发现油炸食品一定比非油炸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高。
营养专家表示,对于油炸和非油炸食品健康与否,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采用油炸还是焙烤工艺,膨化食品中都相对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因为很多企业在生产膨化食品过程中,大都使用氢化植物油,这种油稳定性较高,但是含饱和脂肪酸,容易引发心血管等疾病。很多消费者认为油炸食品不健康,就是指这一点。
“但油炸食品并不一定就不健康,油炸食品中含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体膳食不可缺少的。”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翟凤英表示,非油炸食品含有的油脂含量相对较少,水分含量明显高于油炸,脂肪含量和热量也低一些。再加上烹调温度相对较低,对营养素的破坏较小。“从营养价值上来说,营养素的比例平衡才是关键,非油炸食品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体膳食不可缺少的,但是摄入过多,就会造成多余的脂肪在体内蓄积。而且除非额外添加,膨化食品中很少含有维生素,因此消费者无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食品,都要适量选择。”
专家表示,选购食品时不必刻意看重概念上的“油炸”或“非油炸”,而是应多看配料和成分表,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热量低、钠含量低的产品;挑选不含氢化油成分的食品,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应尽量挑选那些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
此外,挑选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时,尽量买厚一些的,因为食物越薄,制作时的温度就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相对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