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科学看待反式脂肪酸

2010-12-15 15:58: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时下,关于“反式脂肪酸”的话题引起了消费者广泛关注。专家表示,反式脂肪酸只是食品中不健康成分的一种,只要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不会产生健康问题。

    

    日前,市场上的蛋糕、奶茶、冰激凌等食品,因为一种叫做植物奶油的配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了解,部分植物奶油经过了氢化,可以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长时间食用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记者采访发现,含有植物奶油的食品十分普遍。营养专家表示,植物奶油种类繁多,并不能简单以“危害健康”来描述,消费者需要仔细了解。

    

    反式脂肪酸随处可见

    “反式脂肪酸?不太清楚。”消费者周先生由于工作较忙,他的办公室里总是准备各种零食,如饼干、蛋黄派等,但是他从没有注意过植物奶油,每次购买食品时,也不太留意食物的配料表,只是看一下品牌或口味。“蛋糕、面包已成为日常食品,即使知道其中可能含有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但很难做到完全弃之不顾。”

    周先生的观点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观点。

    消费者刘女士表示,孩子喜欢吃零食,她不清楚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只知道零食吃多了容易使人发胖。“我也听说反式脂肪酸不好,但从没有在食品配料表里看到过。”

    的确,在很多食品成分表中,消费者很难找到“反式脂肪酸”这种成分。记者采访时发现,面包、蛋糕、饼干、奶酪、薯片、奶茶等食品配料表中,与脂肪有关的标示五花八门:“部分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多数产品标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余都仅限于标注脂肪含量。消费者表示,一般只会看产品的品牌和保质期,至于配料当中的那些所谓的“植物奶油”、“植脂末”则完全看不懂,也没有在意,更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危害。记者发现,许多消费者只是粗略查看包装上标识,很少会关注包装袋上的配料表。一些消费者甚至认为植物奶油更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读懂配料表颇有难度,尤其当某些成分“变脸”时。营养师于康表示,所谓的“植物黄油”和“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脂肪”等,其实都是氢化植物油。“除了含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中还含有非常多的饱和脂肪酸,虽然还带着‘植物’两个字,但它比动物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还要多。”据介绍,除了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之外,不少食品的成分表中标注含有“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等成分,实际上,这些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人体每天所需的脂肪总量是固定的,除了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饱和脂肪酸,但是每天所需的总量有限,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容易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食品企业率先“表清白”,一些产品在包装显著位置印上了“不含反式脂肪酸”。记者在一些蛋糕网上看到,不少蛋糕标示出“不含植脂奶油的蛋糕”的字样,强调蛋糕使用的都是动物奶油制作。

    

    仅是营养问题

    据了解,自2003年起,国家就开始监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前不久,针对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问题,卫生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为增进心血管健康,应尽量控制膳食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1%。“经折算,1%的比例约每人每天限量在2克。”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指出,根据最新评估资料,我国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目前还未达很高的水平。

    然而,事实却并不乐观。

    据了解,2005年至2009年期间,有专家曾对国内食品市场上52个著名品牌167种产品,监测每种产品油脂含量、反式脂肪酸种类含量。结果表明,抽检食品中87%的样品含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等;约90%的冰激凌、71%的饼干中,都检出含反式脂肪酸。更为惊人的是,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的食品,包括所有奶酪制品,81%的面包和蛋糕、60%冰激凌等;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5%的食品,有奶酪、蛋糕和饼干等焙烤食品。

    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反式脂肪酸设定相关标准,它对于人体的危害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目前没有具体数据显示摄入多少反式脂肪酸才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但是,反式脂肪酸摄入越多,人体受到的危害就越大。

    而对于目前国内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的数据,专家认为和国外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中国总人口数大,城市里的年轻人、白领是西餐及西式甜点的主要消费人群,如果他们忽视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很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国外的研究资料说明,每日摄入5克反式脂肪酸问题不大,但是由于膳食模式不同,我国膳食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虽然低于欧美等国家,但随着氢化油的广泛使用、膳食习惯的改变,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那么,是不是含有人造奶油成分的食品就不能吃了呢?

    据了解,反式脂肪酸分两类,一类是食品在经过工业加工后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国外研究和国内的实验已经证明,这类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另一类则是乳品里天然含有的、细菌发酵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至今仍无证据证实该类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据介绍,国际上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是简单禁止食用,而是依据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情况设定限量标准或标签标示要求。与西方膳食结构不同,中国人不属于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高危人群,只要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将其控制在标准含量之内即可。

    中国焙烤协会表示,对健康有害的不是氢化油,而是反式脂肪酸,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国外强制规定在食品标签上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目的是告诉消费者,反式脂肪酸吃多了不好,但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等于有毒、有害食品。对于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应该正确对待。

    

    如何远离反式脂肪酸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首席顾问葛可佑指出,人的健康不只是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还包括盐的问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要科学看待反式脂肪酸,既不能过分担忧,也不能无节制地食用。“反式脂肪酸是营养问题,因为反式脂肪酸也是一种食物成分而非有害物质,是食物中诸多不健康成分之一。它有安全摄入界限,要科学对待反式脂肪酸,既应当重视,但也不必恐慌。”

    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避免过多地摄入反式脂肪酸呢?

    专家表示,美味和健康是可以兼顾的,应该有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同时多选用天然食品,少吃含脂肪多的加工食品;在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食品配料表,尽可能避免选购不含“氢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物末”、“人造奶油”等成分的食品;对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一定要注意产品说明上标注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同时应该注意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以传统的中式餐饮代替西式餐饮,更适合中国人的健康标准。

    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一是组织开展了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二是婴幼儿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管理,在《婴儿配方食品》中,规定了原料中不得使用氢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当小于总脂肪酸的3%;三是加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标签管理。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了反式脂肪酸的标识要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反式脂肪酸的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并将在此基础上,按程序进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让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有据可依。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