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20款冰箱最新推荐

2010-09-15 15:20: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最新一期的美国《消费者报告》通过对112款冰箱产品的测评,发现消费者所认为的经济型冰箱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带来的是具有基本功能、设计新颖且满足生活需要的产品。测评中的一些最优型号产品都称得上是物美价廉,而且还有部分高端产品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保鲜了。

    

    在众多测评出的优质产品中,LGLFC25770下冷冻冰箱,具有时尚的法式门设计,良好的温控系统,节能高效,市场价为1400美元,比其他大品牌下冷冻冰箱便宜不少,也是8款最佳推荐品牌之一。另外一款推荐品牌为GEGSH22JFX对开门冰箱,门内侧有取水取冰装置以及其他功能,市场价为大约1000美元,这在同类产品价格中是非常少见的。其次是一款价值750美元的最佳推荐上冷冻冰箱MaytagMITXEMMW,制冷效果佳,并且高效节能。

    但还有两款最新测试的上冷冻冰箱被列入了最差产品名单。Kenmore7093(价值700美元)承诺其产品“保鲜”质量,但未能保持合适的温度控制。无独有偶,其另外一款型号7297(价值600美元)的产品,噪音大,没有肉类产品保鲜和冷冻托架等基本装置。以上这两款产品声称具有高能效,但就高能效来讲,还不足以推荐。

    

    能耗问题调查

    通过能效光谱的耗能测试发现,某些带有EnergyGuide标识的产品耗电量比我们预计的要高很多。尤其最近的测评显示,价值2200美元的BlombergBRFB1450下冷冻冰箱,价值1600美元的Maytag MSD2578VE对开门冰箱,以及价值8000美元的VikingProfessionalVCSB542内置式冰箱都出现了以上情况,且情节十分严重,以至于需要提交美国能源部进行解决。由于Viking和Blomberg的温度性能低于标准要求,所以在测评中排名最后。

    

    如何选购

    了解产品具体规格 冰箱的宽度是测量的重中之重,但也要注意其高度,特别是冰箱上部有柜体的情况。此外,要确保厨房门的宽度是否足以适合冰箱进入。如果要更换新产品,那么可以考虑纤小的产品来节省空间。

    考虑功能 有些冰箱设有便利的取水和取冰装置,但提高了价格,增加了整体能耗,且返修率高。众多机型的抽屉内温度可保持在-0.5℃来保存食物。某些型号的冰箱还具有新功能,其中包括双蒸发器,可除去冷冻室与冰箱间的异味;以及LED照明,可在最低能耗的情况下提高可见性。

    按个人需求和预算选购合适冰箱类型

    上冷冻冰箱

    优点:占用空间小,价格低廉,贮存空间最大,宽度范围:76.2〜83.8厘米(30〜33英寸)。

    缺点:通常情况下需要俯身拿取位于下部冷藏室的储存物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机型配有取水装置。

    价格:500〜1400美元

    下冷冻冰箱

    优点:多数机型都为法式门设计,上部为双开门冷藏,下部为冷冻抽屉。宽度范围:76.2〜91.4厘米(30〜36英寸)

    缺点:不便于拿取冷冻室的食物,且冷冻室不易辨认。

    价格:900〜1600美元;法式门机型为1400〜2800美元

    对开门冰箱

    优点:较窄的冰箱拉门,众多机型配有内部取冰和取水装置;与其他三种类型相比,冷冻部分容量最大;宽度范围:83.8〜91.4厘米(33〜36英寸)。

    缺点:价格相对较高,能耗大,比上冷冻和下冷冻冰箱返修率高。

    价格:800〜2700美元

    内置式冰箱

    优点:一体化布局,设计新颖,冰箱嵌入橱柜内,柜体周围包有木质板材。

    缺点:内置式冰箱价格高,需要专人安装,可利用空间比其他类冰箱少。

    价格:橱柜式冰箱价格为2000美元〜3500美元

    嵌入式为4200〜8000美元

    

    各类冰箱返修率调查

    Maytag是上冷冻冰箱中返修率最高的品牌,且没有制冰功能,GE(通用电器)则是下冷冻冰箱中返修率最高的品牌。对开门冰箱和上冷冻冰箱均没有制冰功能。此外,为减少由冰箱使用年限而产生的误差,我们也对测评数据进行了调整。品牌型号的改变,设计和制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日后的可靠性。因此,选择一款返修率低的产品,就等于选择了一款优质机型。

    

    最佳冰箱测评综述

    最佳机型温度稳定,能效高。

    强力推荐——推荐产品的性能最好且价格最实惠。

    CR推荐——均为高性能产品。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