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可以影射一个人的性格。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人多数带有几分江湖侠气。从前的路数是烫好一壶好酒,端上两斤牛肉。现在口味变了,煮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开几箱冰凉爽口的啤酒,冰火两重天的享受,即使是电影里的黑帮老大也抵制不住诱惑,放下屠刀,大快朵颐。
现实生活中,火锅更是黑白两道通吃,男女老少咸宜,因为它具备足够的容纳精神。起初不过是清可见底的一锅冷水,无色无味,波澜不惊。偏偏懂得兼容并蓄,将鸡鸭鱼肉和瓜果菜蔬一一吸纳,化作绵绵一锅汤,肆意沸腾,香气袭人。
江湖三教九流,火锅也分出若干派系。嗜辣如我,最偏爱川派,皇城老妈、金山城、成都火巴子……不说味道如何,光是那红彤彤的颜色,已叫人食欲大开,且“麻、辣、鲜、香”俱全,吃起来酣畅淋漓,纵使泪汗齐下也在所不惜。
相形之下,北派火锅温和许多,以涮为主,侧重于汤料的香和材料的鲜,品种也相对单调,无外乎京式涮羊肉、内蒙小肥牛之类。好在口味清淡,又补气养胃,可以走营养健康路线。
近来粤菜也借鉴了这一做法,将新鲜的鲍鱼切片涮了吃,果然鲜嫩可口。不过港式火锅始终是京城美食界的后起之秀,或搭粤菜的顺风车推广,或零星分布难成气候。偶尔也能惊喜遇见正宗的潮汕牛肉丸,口感筋道,配以沙茶酱吃,味道十分绵长。入口那一刻,已瞬间燃起对港式火锅的好感。
也有些火锅主打一种特色产品,自成一派,比如贵州的酸汤鱼火锅,相信很多食客和我一样,始终分不清那鲜嫩的鱼肉是什么品种,酸辣的浓汤里有什么材料,惟独记住了那份独特的苗家酸,足矣。
说到特色火锅,不得不提著名的连锁店海底捞。味道不见得多么出类拔萃,但服务肯定是五星的,递毛巾、送水果、做指甲、擦皮鞋……你几乎要忘了,来这儿是吃火锅的。还有一家是明星吴奇隆开的柠檬叶子,安静清雅,有点东南亚风情,主打概念火锅,味道极佳,但一般人很难分清其中的奔驰火锅和咖喱火锅在概念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真正玩概念的应该是哈根达斯,其中的冰淇淋火锅,其实就是冰淇淋球蘸热巧克力,但看上去无比精致迷人,女孩子总是很难拒绝这种七分情调三分味道的食物。
还有一种小资情调的火锅,是传说中慈禧最爱的菊花火锅,据说以鸡鸭为汤,原料是鱼片、鸡片、玉兰片、里脊片、粉丝之类入料后,洒以鲜白菊花瓣儿,清香四溢,汤的鲜美非涮羊肉之流所能比拟。
当然,无论是哪一派系的火锅,食者都是多多益善。曾一个人到呷哺呷哺吃小火锅,索然无味,越吃越寂寞。不过,再怎么精工细琢,改头换面,火锅本色始终是江湖的。电影《千杯不醉》里有一段就很出彩,方中信饰演的老混混带了一帮小混混去吃法国菜,臭芝士、黑松露、墨鱼云吞一路面无人色地吃下去,在臭气扑鼻的榴莲饭端上来之前,终于崩溃地拨了火锅店的电话——“我是九哥,给我准备些精选牛肉,要鸳鸯锅底,白菜豆腐鱼肉鱼丸放里煮着,我半个小时以后到……”谢天谢地,江湖再怎么险恶,食物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才得以真性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