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多岁的黄雪梅一直便秘严重,十几年来就用本市生产的开塞露来解决“出口问题”。“才一元多钱一支,价廉物美。”然而,最近她跑了几十家医院、药房都摇头说没有,只有外地生产的。药房营业员还说,现在谁还卖这种便宜药啊,根本没有利润!沪产的传统经典药如痱子粉、足光粉、开塞露为何越来越难觅踪影?最近,不少市民为购买便宜的经典药而奔波于各大药房,却发现有的药已改头换面以昂贵的身价露面;还有一些药因为价格太低廉,低利润令药厂、药房纷纷“敬而远之”。
据悉,招标采购、药品降价使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利润低了,药店肯定不愿意卖,就连生产厂家和药品代理商也不愿意继续提供,所以有些药店放弃销售廉价药。有些药店即使采购属于降价范围内的廉价药品,进货周期也很长。这样一来,廉价的药品很少露面。难道药商自己或家人从来不需要便宜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