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科技之美 叹沧桑巨变
——中国测绘科技馆参观记
□ 王瑜婷
测绘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之一,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和手段。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至汉代测量工具已很齐全:浑天仪、规、矩、准、绳、圭表、晷仪、罗经石、窥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测绘技术装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远古先人“天星联系地位”的理想,航空航天遥感如天眼般构成了对地观测的“天罗地网”,测绘工作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一名小学生体验外业测量仪器。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的中国测绘科技馆,是我国首家以测绘地理信息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门类展馆,是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由技术装备厅、科技体验厅、地图厅、数字地球厅4个部分组成,通过文字、图片、道具、模型、实物等形式和声、光、电、三维立体演示、互动体验等手段,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测绘的历史、测绘科技进步的历程、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以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天,就请您跟随笔者的脚步,走进撷珍集萃的技术装备厅,去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测绘的灿烂辉煌、现代测绘的瑰丽壮观,去亲身体会测绘文化的魅力。
从古代到现代
漫步在古代测绘展区,五花八门的测量仪器复制模型静静地立在橱窗里,仿佛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和古代测绘的辉煌。用于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车,计算道路里程的记里鼓车,测量天文历法的浑天仪,用日影测时刻的日晷,郑和航海时用过的导航罗盘,用于测高的水准仪……许多测绘仪器、工具设计精妙绝伦、高贵华丽,让人不禁感叹祖国测绘历史的源远流长。
在外业测量仪器展柜里,一台台20世纪70至90年代常用的平板仪、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天文经纬仪、红外测距仪等散发着浓重的“历史味”。有一台“宋泽盛仪器”(T2天文经纬仪)格外与众不同,它背后有一段感人的往事。宋泽盛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作业组长。1959年7月的一天,他带领队员们在新疆阿勒泰尖山观测,当完成山顶测绘任务下山时,身背经纬仪的一位同志不小心,连人带仪器向悬崖边滑去。情况万分危急,走在后面的宋泽盛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双手托住下滑的战友,使出全身力气将他往上推。人和仪器保住了,宋泽盛却坠落到几十米深的山崖下,头触岩石牺牲了。后来,大家把这台仪器命名为“宋泽盛仪器”,以此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名测绘队员以身殉职,每位牺牲者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年过去了,吃苦始终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为国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测绘人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他们用汗水和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这种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融合,成为推动测绘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测绘内业展区堪称整个展厅的“重头戏”,占了近一半面积,里面陈列着近40台仪器装备,如航测内业方面的模拟光学立体测图仪、刺点仪、精测仪、解析测图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大地测量方面的手摇计算机、对数表、函数表,绘图方面的玻璃棒、直线笔、曲线笔……其中大部分仪器、工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在普通人看来,这些早已被淘汰的仪器只是一堆废铁;在刚毕业的大学生看来,它们太落后,不再值得关注;但在老测绘人看来,它们都是为我国测绘事业立过大功的宝贝。更重要的,它们是一段生活的记忆、一段生命的轨迹、一段历史的印记。它们见证了测绘人的青春、测绘人的汗水、测绘人的拼搏。它们静默无言,却是那么鲜活,那么亲切,饱含着测绘人真挚的情感。
从地球到太空
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人类开始脱离地球,从太空观测地球。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卫星定位、激光测距和干涉测量等先进的探测手段,获得有关地球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并将其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存储、管理、分发和应用,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认识地球、认知宇宙的视野。展厅中设立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展区和航空航天遥感展区,就生动诠释了这个从地到天、天地合一的进程。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展区,一个GPS感应装置吸人眼球。技术人员选取了10个定位信息点来展现远程遥感的精确及敏感,这10个定位信息点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格林威治天文台、南极长城站、中国大地原点、中国水准原点等。当观众将这10个定位点相对应的卡片放在感应器上时,面前的大幅世界地图上相应位置便迅速亮起红灯,旁边的显示屏上会告诉你这个点的名称、位置、经纬度等信息。
中国古代测量仪器——记里鼓车。
航空航天遥感展区的展品丰富多彩:资源3号卫星模型和无人飞机高悬空中,地上长征火箭整装待发,两台数码航摄仪昭示着影像获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个展厅里有两大亮点:一个是2011年我国发射的资源3号卫星,几代测绘人的飞天梦终变现实;一个是刘先林院士研制的SWDC数码航摄仪,这台仪器不仅解决了航空摄影数据采集程序复杂、成本高、数据处理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价格不到进口仪器的1/3。物美价廉的优势,使它很快在国内大范围应用,打破了国外仪器的垄断局面。
从单一到集成
从展厅入口一路走来,在移动测量展区,一台吉普车颇引人注目。这台看似普通的吉普车,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车内展示的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测绘技术——移动测量系统。它集成了GPS全球定位、惯性导航、摄影测量等诸多前沿科技,无需繁琐的地面控制,通过摄影方式就可完成对目标的精确测量。在车辆快速行进过程中,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影仪,就能快速采集沿途建筑物的坐标、道路宽度、坡度、转弯半径、涵洞高度、灯杆、树木、广告牌、交通设施等地理信息数据,拍摄的图像均为连续的三维图像,并同步存储在系统计算机里。然后,经过专门软件编辑处理,便形成了专题图数据、属性报表数据和连续的可量测影像数据,数据采集精度可达到分米级,真正实现了开着车就能轻轻松松“画”地图。这套系统先后参与了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会以及数字城市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并在国土、城市景观漫游、交通设施普查、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技术装备厅走了一圈,笔者恍如在时光隧道中漫步,在领略测绘技术装备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我国测绘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到现代测绘的精准与智能,从传统大地测量到卫星导航定位,从光学航空摄影到数字航空航天遥感,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制图,从纸质地图到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见证了测绘的沧桑巨变。
《中国质量报》【质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