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22年,“暖男”广州购书中心撑起羊城文化坐标

2016-04-19 10:05:24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高扬 发自广州

4月13日下午,尽管是工作日,还断断续续地下着小雨,广州购书中心(以下简称“广购”)里仍聚集了许多读者。改造升级后,这里不仅能看书买书,更是一个集餐饮、休闲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中心。22岁的广购在气质上变得像个文青,暖色调的设计与多元的空间感受更为其带来了“暖男”的美名。

作为业内人士,负责广购营销的副总经理杜智坚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近一年来实体书店回暖的趋势,“实体书店是很好的聚集人气、创造氛围、提高商业价值和格调的工具,有志于把事业做强的商业地产必须考虑把书店纳入经营业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杜智坚的回答很坚定:“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行业。”

为广州人提供更多文化生活可能性

时代周报:升级后的购书中心,被不少人描述为“感觉温暖”:装修上以暖色调为主,阅读区之前的瓷砖地板换成了木地板,铁制书架也全部改为原木书架。这样的风格是谁设计、确定的?

杜智坚:我们做了市场考察,也跟读者进行了沟通,还咨询了眼部护理专家和专业灯光师的建议。另外我们也考察了一些先进的同行,比如诚品书店、茑屋书店等。

时代周报:自去年2月转型升级复业后,广购的盈利情况如何?

杜智坚:转型升级后,去年的经营指标比转型前有所提升。成本主要来自人力,还有实体经济会有的一些其他成本,包括供应商转移到经营者身上的成本。其实在广州文化企业的纳税方面,广购是走在前列的,也吸纳了很多就业人口。

时代周报:广购目前的图书销量、人流量是多少?升级前后的变化大不大?

杜智坚:图书销售量跟改造前相比基本稳定。有些品类是增加的,比如亲子、生活、文学类,但是像科技、计算机类图书的销量是下跌的,因为现在有大量计算机类的在线教育,所以购书的人有所减少。我们现在是通过APP以及与电商的合作,把不能上架的图书销售出去。人流量方面,跟改造前相比增加了15%左右。在经营品种上,广购在装修前是大而全的,装修后我们剔除了一些消费不高和重复性选题的图书,根据现在的阅读趋势和读者需要进行了精准的搭建。

时代周报:升级后,广购的活动好像明显增多了。

杜智坚:是的,我们从去年6月正式开始策划活动栏目,其中既有跟外界合作举行的活动,也有自己的栏目。我们坚持分层次、分等级、按需求去做品牌栏目。现在开始落地的品牌栏目有9个,既有亲子的、也有白领的、户外健身、文化类、社会时政类等,基本涵盖了各类人群的需求。这还不包括常规的图书签售活动。

现在基本上天天有活动。比如我们的《白领加油站》栏目,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小时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活动。泛文化类的“铿锵书房”主题讲座,每个月有一期,包括时政类、文化类的话题,而且跟新媒体合作进行活动搭建。其他的比如面向亲子教育的爸妈读书会,每个月有两三期。

时代周报:这些活动有经济收益吗?

杜智坚:有收益。我们的理念是提供有价值的活动,这个价值就包括了产品价值,也就是说选择有口碑、有服务理念、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一些讲座、体验性的课程会有适当的收费,反响也比较好。对广购来说,考虑活动的社会效益要更多于经济效益,比例控制在七三开。

时代周报:将图书销售与其他商品、文化活动相结合,现在已是许多规模较大书店的普遍做法,在大家都做类似的事的情况下,广购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杜智坚:广购从1994年开始,今年进入第22个年头了,是广州文化地标和情怀的一个载体。现在通过革新,我们把书城变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生活中心,能为广州人提供更多文化生活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的意义所在吧。

时代周报:据说为给读者更加愉悦的阅读环境,购书中心牺牲了不少铺租“黄金地带”,给文化活动留下了空位?

杜智坚:文化活动位置肯定要有,但我们会合理安排,跟商业利益取得平衡。现在我们采取动态的活动安排机制,再加上一些灵活的,比如有轮子的道具,使得场地安排比较便捷,能相应地缓解活动需求和经营需求的矛盾。

商户的变动其实很大,我们剔除了相当一部分跟文化产业融合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商户。现在引进的商户基本上是能够认可和参与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商户。另外,我们也成功孵化了一些品牌,像四楼的“放学回家”亲子品牌,是在我们这里孵化落地,产品线也是在跟我们的团队互相沟通交流中诞生的。

时代周报:亲子类业务在广购的未来规划里处于什么地位?

杜智坚:亲子类图书在去年的广购售书量中达两位数的增长,国家出台二孩政策后,亲子市场更是大有可为。我们已经在少儿图书区开设了“童梦园”阅读区,将来还会做母婴阅读室。

实体书店对商圈来说不可或缺

时代周报:2015年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实体书店回暖。2014年,实体书店销售额近三年来首次实现3.26%的正向增长。另外,陆续有企业进入实体书店业:比如亚马逊、当当都宣布要建线下书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杜智坚:实体书店的确是在回暖,除了书店人本身对阅读需求和活动更为重视以外,商业地产对书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实体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书店是一个很好的聚集人气、创造氛围、提高商业价值和格调的工具。书店对商圈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亮点,有志于把事业做强的商业地产必须考虑把书店纳入经营业态。

互联网对实体书店的冲击确实是有,但我觉得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变革,肯定要受冲击。广购现在在做自主的产业链的延伸和开发,我相信我们能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当然要重视网上书店的冲击,但不应该畏惧,要勇于变革。另外,我也希望国家对网上书店的一些价格行为进行规范,国内网上书店的一些无序的降价、不计成本的倾销,迟早会对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形成大的冲击。

时代周报:很多读者认为广州购书中心虽然规模大,但在文化品位上不如方所,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杜智坚:我们和方所的盈利模式是有区别的,我们要讲社会责任,兼顾普罗大众的购书需求,兼顾不同的图书品类,比如教辅类图书,学生群体每年都有很大的需求,这部分方所是没有的,它只精准选取一部分符合它的读者。

大众往往看到方所的美轮美奂和格调塑造,看不到我们这种国有书城为了维持阅读普及和社会价值传播所牺牲的一些东西,希望将来更多人能看到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时代周报:在网上书店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做好实体书店的关键是什么?

杜智坚:还是体验性,这是书店内在的驱动力、竞争力的表现;其次是社群,针对不同人群打造不同活动和产品。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160419/33157_1.html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