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专家学者研讨中国博物馆陷“价值教育”之困

2013-07-07 11:04: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7月6日电 (记者冯志军)“中国博物馆中有九成属于历史博物馆,但目前并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国外也没有很好的经验借鉴。”6日,南开大学教授黄春雨在兰州对中国博物馆教育面临的系列挑战表示担忧。他认为,历史博物馆教育更重要的是价值教育,而非知识教育。

   6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66家博物馆、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此次会议主题“博物馆与教育”展开研讨。

   黄春雨说,特别是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中国乃至全球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相比的。最大困难是,人们如今完全可以足不出户,便能通过网络及时便捷的获取知识,为什么还要来博物馆?获取常识性的知识已经不需要前往博物馆,博物馆还能提供什么?

   黄春雨还以近期备受关注的“中国游客‘到此一游’”这一不文明现象为例进行了分析。他说,反过来看,这些不文明行为却折射出游客内心“我来了”、“我在场了”、“我看到了”、“以往的知识是别人给的,现在的知识是属于我的。”等一系列渴望体验、求证的心理需求。

   “博物馆教育的本质应该从满足公众的体验、求证、验证等这样一种心理需求,这样的博物馆教育就能与课堂教育区别开来。”黄春雨说。

   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看来,中国的博物馆现在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每年有300多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博物馆产生,但是博物馆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陈浩表示,近年来,博物馆教育姿态由传统的居高临下,逐渐向“一种平等的姿态来进行教育”转变。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博物馆最终都是要传播文化,让受众得到心灵的启迪和知识的积累,所以博物馆教育非常重要。

   “国家花重金建一个博物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是因为博物馆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人的价值观或世界观。”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接受记者专访时反复强调“教育必须是博物馆的第一位”。但他说,博物馆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完全是不同质和不同类的。

   对于如何将博物馆教育做得更加细微入神,而且细润无声、无形,俄军坦言“这是博物馆教育的最高境界,但目前做不到”。俄军说,究竟要将博物馆做成什么样子?什么状态?什么形式?这是所有博物馆都在考虑的问题,也是迄今为止最难解决的问题。(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