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视频中心>>在线访谈>>

江苏质检两局参加质量·机制·文化在线访谈

2010-09-27 11:44:25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主持人:何文坚  摄像 编辑:吴曼)

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江苏质检两局参加质量、机制、文化在线访谈

  各位网友大家好!

 欢迎您收看“质量、机制、文化”在线访谈。我们本期访谈的主题是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今天我们邀请到演播室的两位嘉宾是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李旭辉、江苏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张前,欢迎二位局长的到来。

  李旭辉: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张 前:大家好!

  主持人: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首先请张局长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苏的基本情况。

 张前:江苏地处东南沿海,位居长江下游,全省面积较小,为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江苏是人口大省,有7600万人口,占全国的6%。江苏也是经济大省,2009年我省GDP突破3.4万亿,占全国的10%左右。或者以这样一组数据概括一下,江苏省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产生了10%的GDP。江苏目前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正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主持人:我们知道,江苏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请李局长给网友们介绍一下江苏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情况。

  李旭辉:得益于江苏良好的经济基础,外贸进出口方面呈现出“三大”:

 一是进出口总量大。2009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83.3亿美元,占全国的15.4%。2010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为2145.8亿美元,同比增长49.1%,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

 二是外贸占比大。全省现有进出口企业近3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苏投资200多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是江苏的三大出口支柱产业,出口额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5%。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70%和47%。

 三是区域发展差异大。苏南地区是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进出口的主要地区,2009年苏南各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实现外贸总值3003.5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8.7%。

  因此,江苏的外贸依存度或者说国际化程度是相当高的。

  主持人: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名列前茅。质量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请张局长介绍一下江苏总体的质量状况。

 张前:近年来,伴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我省的质量总体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概括起来讲,就是“三个越来越强”和“一个不完全适应”:

 一是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2名,2009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0.1%,连续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达85%以上。新兴产业技术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品四类重点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重点型号、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波司登羽绒服、阳光呢绒、雨润食品、新科电子、好孩子童车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其中,我省国家级名牌238个、省级名牌1730个,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7.5%。此外,我省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铁路、交通、民航、金融、保险等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越来越强。我省企业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食品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万多张,获得证书数量和获证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我省南通醋酸纤维、扬子石化、波司登、南钢4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为我省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树立典范。

 三是全民质量意识越来越强。质量宣传力度加大,社会各界对质量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越来越强,企业的质量竞争意识和质量责任感越来越强,消费者的质量维权观念越来越强,全社会的质量环境明显改善。质量振兴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质量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形成。

 同时,我们也看到,质量工作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具体表现在: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上升缓慢且时有波动。产品档次不高,影响消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较少,掌握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不多。名牌产品数量偏少,能够参与世界竞争的顶级品牌不多,与我省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影响质量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管理薄弱;对质量的有效投入不够,技术基础工作不扎实;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够,有的地方存在重速度、轻质量;质量工作的观念、方法、机制创新不够。

  主持人:江苏是我国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进出口总量持续增长,请李局长谈一谈近年来江苏进出口产品质量总体情况。

 李旭辉:近年来,江苏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的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全省进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好的,未发生重大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总体呈现出“两稳”态势。

 一是出口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我省检验检疫系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检验监管力度,有力促进了我省出口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2009年,全省系统共检验检疫出口产品129万批,货值达520亿美元,发现不合格1200批,不合格率仅为0.1%,国外通报率逐年下降,大大提升了我省出口产品的国际美誉度和竞争力,促进了我省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进口质量总体平稳。2009年,全省系统共检验检疫进口产品22万批,货值近400亿美元,发现不合格产品8000多批,不合格率为4%,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我们重点对检验检疫中发现的少数突出问题,如进口铁矿石品质较差,进口废物原料及旧机电存在安、卫、环隐患,进口大宗农产品不合格率高等,依法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有效应对和处置,将不合格进口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有力维护了我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和安全。

  主持人: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进出口产品质量问题,检验检疫部门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李旭辉:2007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质检总局部署要求,我局先后开展了专项整治、重点产品专项整顿、质量和安全年以及质量提升活动,并以此为抓手,通过加大“四个力度”,有效应对了各类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是加大清查力度。对与消费者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日用民用消费品和食品企业开展了“拉网式”清查,净化了外贸经营环境,提高了进出口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我局专门制定了供奥运食品的检验检疫监管预案,摸清全省供奥运食品企业底数,为保障供奥运食品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对出口食品实现了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对全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和进口食品、化妆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确保了可追溯。加大了对玩具、儿童服装、日用陶瓷等8类重点敏感消费品以及市场采购小商品的检验监管,提高了监管有效性。特别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局迅速成立乳品监管工作组,并派出驻厂检验员,加强监管,全面排查,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产品出口。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专项整治期间,我们加大了进出口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诚信自律和守法经营意识。同时,我们还以“质量月”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内部工作质量检查,促进专项整治扎实有效开展,圆满完成了质检总局3个100%和我局12个100%的整治目标任务。

 四是加大联动力度。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与9个地市、13个县市签订检地合作备忘录及16个单项合作协议,与经贸、海关、农林、渔业、卫生等10个部门建立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协作机制,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主持人:这次访谈的主题是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请李局长谈谈“大质量工作机制”提出的背景和具体内容。

 李旭辉:“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是国家质检总局在年初全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总局审时度势,立足质量工作实际,着眼质检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质检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甚至工作机制的创新。核心内容16个字,就是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主要功能就是“四个促进”:促进各级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履行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责任;促进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合作,形成紧密衔接、协调配合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工作合力;促进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提升质量和保障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促进全社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积极参与质量振兴事业。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推动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主持人:政府对质量工作负总责,大质量工作机制首要的也是依靠政府推进质量振兴,请张局长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张前: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质量工作,梁保华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把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万众一心打好保增长、促发展的攻坚战。”罗志军省长强调“质量工作关乎经济转型升级,关乎百姓生产生活,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是必须抓得紧而又紧的关键环节。”江苏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拉开了省部合作、全面推进江苏质量振兴的帷幕。近年来,省政府还出台一系列加强质量工作的政策文件,推动质量水平的提升。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我们着重做好“四个推进”:
 一是推进质量强省。质量强省、质量强市是政府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00年我省江阴市率先开展“质量兴市”以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省所有的县(市、区)都已开展质量兴市工作,其中有7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验收,江阴市、建湖县等10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先进,苏州、无锡、泰州、扬州、南通、镇江等6个省辖市通过争创“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省级验收。应该说,正是在各级政府的推进下,我省形成浓厚的质量振兴氛围,今年,我们按照省政府要求,起草《关于开展质量强省的决定》(代拟稿),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质量强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拟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二是推进品牌创建。省政府专门印发《大力推进名品牌创建工作的意见》,明确奖励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创牌积极性。今年,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任务中,就有一条要求新培育江苏名牌产品680个以上。各地充分发挥名牌辐射作用,加快构建名牌产品群,真正做到创一批名牌、强一群企业、促一片产业、兴一方经济。如我省苏州市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已拥有世界名牌1只,中国名牌63只,江苏名牌产品和商标680多只,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

 三是推进质量创新。我省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要求,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引导和帮助企业掌握技术标准“话语权”,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我省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同时,根据我省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成纺织、太阳能光伏、洗漱用品、人造板及家具、建材等国家级质检中心25个,省级检测中心55个,完善了质量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推进机制建设。全省各级政府都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质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苏州、无锡、泰州、扬州、镇江、南通等市政府加大对质量工作目标的考核力度,出台质量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了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的考核制度。无锡市委、市政府将“质量立市”与“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共同确立为无锡经济发展的三大主战略,经济运行质量再创新高。全省各地都成立了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市活动领导小组,全部设立了名牌发展专项奖励基金,极大地推动质量发展。

  主持人:我们知道,质检系统今年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李局长给大家介绍一下检验检疫部门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

 李旭辉:今年的“质量提升”活动,我们把“检地同行”作为活动主题,提出了“五促进五提升”的工作目标,即:促进检验检疫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服务发展、科学监管、基础保障的能力;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提升质量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广大企业进一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促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提升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能力;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提升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环境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重点突出了“四抓”:

 一是抓企业,促进质量主体责任的落实。我们主要从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我们大力开展了质量宣传活动,走访了2万多家企业,发放了3万多份宣传册;组织了近万人次的技术法规培训;指导万家企业建立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与全省三分之二的进出口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同时,建立企业和社会两支质量监督员队伍,聘请了80多名社会质量监督员),并设立了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二是抓联动,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我们与38个市(县)签订了检地合作备忘录,与商务、海关、农林、质监等10个部门建立了执法协作机制。向各级政府专题汇报产品质量安全情况100多次,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近千人次,协调解决了150多个质量安全问题,协同建立了32个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三是抓整治,促进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我们先后开展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出口机电、玩具、日用陶瓷等商品的专项监督抽查以及对美注册水产品专项检查,取消了19家卫生注册企业和82个备案基地的资格,检查了1000多家企业,整改了300多个问题。

 四是抓长效,促进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持续加强。我们全面建立了以风险分析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动态监管机制,对产品、企业实施“二维”监管模式,有效提升了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持人:当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政府的工作重点,质监部门是如何贴近这一重点,提高质监服务的有效性的呢?

  张前: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积极做好“四个服务”:

 一是积极服务重大战略,在支持沿海开发上下功夫。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江苏省质监局关于支持沿海开发工作的意见》,推出6个方面、28项服务举措。沿海开发3个省辖市已整体开展质量兴市先进市争创活动,其中,南通已通过省级验收;8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5个江苏名牌产品、3个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正在加紧培育之中。国家硅材料质检中心已批准筹建、国家风电产品质检中心正在加紧申报准备工作。

 二是积极服务重点领域,在促进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出台《江苏省质监局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以燃煤锅炉节能为重点,对6084家锅炉房开展节能、安全双达标活动,力争年内节约标煤20万吨以上。经省编办批准,成立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全面开展能耗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三是积极服务重点区域,在推进优质产品示范区创建上下功夫。出台《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管理办法》及《验收标准》。围绕江苏100个特色产业集群和100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排出创建目录,明确20个左右重点培育对象,体现好中选优,提升创建层次。按照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企业参与、行业引导”,推动政府制定创建规划、出台惠企政策、支持检测平台建设。

 四是积极服务重点企业,在增强发展活力上下功夫。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全程服务模式,为稳增长、促转型服务。南京市局选派机关干部担任50个重大项目和369个重点企业联络员,建立62条具体服务任务目录库;深入推进银质企合作,上半年帮助企业协调融资3亿元。南通、无锡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以质量提升促企业发展。

 主持人:开展质量分析既是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职能,请张局长谈谈如何运用这一职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张前:高质量的报告,直接推动质量工作,近年来,我们着重坚持“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建立机制。每年都将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进行部署,并按照“课程表”式要求,分阶段进行目标考核。

 二是注重指导应用。质量报告编写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质量问题。近年来,我省分别针对化肥、棉花等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向省政府提交质量分析报告,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指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为推动名牌、优质示范区等工作,先后编写了《关于我省创建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的调查》、《经济危机背景下我省名牌企业抗风险能力调研分析报告》、《卓越绩效孵化基地调研分析报告》等,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三是注重内容创新。今年,我局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联合发布2009年度江苏质量报告。共同对我省质量现状进行评估,进行地区、行业质量状况分析,同时,还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周边省份、先进地区进行了质量指标比对,找出差距,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7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引起政府、社会、百姓广泛关注。
 四是注重定量研究。我们从2002年起,就组织对宏观质量指数的研究,每年都形成宏观质量指数测评与分析报告,为质量状况分析提供重要指标。

  主持人:质量工作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区域,请李局长谈谈如何相互协作,合力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李旭辉:为切实联合有关部门,构建起齐抓共管、紧密衔接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我们着重开展了“三个合作”:
 一是检地合作。今年,我局联合省农林部门、省海洋与渔业部门联合开展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和示范区认定工作,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出口食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与江苏省农委签署了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协作协议,建立了业务交流、信息通报、技术协作机制,共同开展疫情监测。7月份,我们还联合省质监局、省盐务局对全省48家出口盐渍蔬菜企业食品加工用盐进行联合监管,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使用岩盐卤水等非食用物质加工出口食品行为。

 二是质检合作。今年3月,我们江苏质检两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包括合力推进质量振兴、合力保障食品和农产品安全、合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等8个方面23项具体工作的合作机制。合作备忘录签署后,我局与省质监局相继合作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组织了“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启动仪式,举办了“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同时,两局共同开展了质量兴省、编写年度质量分析报告等工作,首次联合编制发布了2009年江苏质量报告。6月,我局与江苏省质监局深化合作内容,在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企业培训指导服务、标准相关课题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提高服务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此外,我局和省质监局共同开展了供世博食品企业联合监管,统一了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内销产品及外销产品的监管尺度,共同做好世博会期间江苏地区食品安全工作。

  三是检检合作。今年8月,我局与山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8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了新

 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备忘录。建立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是质检系统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合作的重点是保障陆桥沿线进出口货畅其流。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沿线合作单位将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破行政界限,推进便捷通关,方便快进快出,服务区域发展。沿线企业将享受到通关环节减少、通关效率提高,通关成本降低带来的巨大实惠,成为最大受益者。

  主持人:请张局长谈谈质监部门联合各部门开展工作这方面的情况。

  张 前:我们着重把握好“牵头组织”、“配合服务”、“合力合作”三个方面。

 一是牵头组织。如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我们每年都邀请省人大、政协、发改、经贸、科技、环保、统计等部门领导、以及有关质量管理专家,组成省级核查验收组,深入各地开展质量兴市活动验收。苏州质监局联合各成员单位多次召开大市层面质量分析会议,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相互交流,开展自查互查,共同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我们还在名牌评审、宏观质量状况分析、优质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部门各负其责、配合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是配合服务。一方面,积极参与、配合其他部门牵头的工作。如参与全省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编制,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配合财政、商务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打假,配合农业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下乡,配合工商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服务全省发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沿海开发、推进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中,结合质监职能,提出相应落实措施。

 三是合力合作。最典型的是,刚才李局长提到的,江苏两局本着“共促发展、共保安全、共惠民生”的原则,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力推进质量振兴。

  主持人:今年是新一轮质量发展规划的编制年,请张局长介绍一下江苏发展规划的编制情况。

 张前: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的统一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江苏质量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7月份已形成规划初稿;8月份,进行整理、分析和吸纳修改意见,形成修改稿;9月份组织讨论,再次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力争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为充分体现大质量工作机制,我们力争规划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范围更广。我们联合发改、经信、农业、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从单一“产品质量”扩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保质量”。二是目标更高。结合江苏实际,我们提出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质量强市(县、区)、质量兴业、质量强企活动取得中期成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全国领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是措施更实。以推动开展质量强省为契机,设立政府质量奖,强化技术基础工作,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保障产品、工程、环境质量。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加强质量法制、质量人才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

  主持人: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是大质量工作机制的核心所在,在这方面,检验检疫部门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李旭辉:我们主要通过“服务推动、载体驱动、标杆带动”等措施,有力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一是服务推动。我们以开展“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为契机,实地走访企业2811家,举办专题培训319场,并组织中小企业参观大型免验企业,大力宣传和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促使更多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从源头上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同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企业自检自控和质量保证能力。张家港检验检疫局联合张家港市文明办在出口企业中开展“负责任地做产品”活动,提出“诚信在企业、满意在国检、产地在港城、声誉在国际”的创建要求,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宜兴检验检疫局开展为出境竹木草制品企业“质量提升”打分活动,变被动整改为主动自查,让企业在在竞争中发现自身不足,形成了进出口企业之间比拼质量的良好氛围,得到了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载体驱动。我们利用产业集聚区这个有效载体,帮助企业提升产品档次,促进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建成常州木地板、宜兴电线电缆、常熟IT电子信息产业等8个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搭建商务、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18个,集聚企业1064家。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内出口食品合格率达100%,实现国外零通报。我们的出口紫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已经全面建立了统一的备案管理模式,3万亩出口紫菜示范区实现了从供苗、养殖、采收、加工、检验到销售的“六统一”模式,2009年紫菜养殖突破4亿元,人均创收超过1000元。

 三是标杆带动。今年8月,我们启动了“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树立200多家标杆企业,组织3000多家企业,开展了100多次交流对比活动,引导企业对照标杆从管理、技术、质量等方面分析差距,实现提升和赶超,不断提高我省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在各行业中重点选择了100多家基础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作为帮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自查整改,监督抽查等方式,用实际措施鼓励企业提档升级。

  主持人:那么,我们质监部门又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张前:我们全力当好“三员”,力促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员”,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目前,我们组织了1千多家企业以国内外质量管理领域的优秀企业、知名企业为标杆,开展“标杆对比”活动,引导企业在质量控制、标准水平、计量手段、自主创新等方面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联合科技、环保等部门,组织质量创新、卓越管理等论文征集活动,投稿达到历年做多的200多篇,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提高市场竞争力。

 “督导员”,督促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相继组织1500多家企业开展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查标准执行情况,查计量检测保证,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和访问用户”为主要内容的“七查一访”活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对以关系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加强监管,促进企业落实产品质量责任。

 “辅导员”,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根据企业需求,组织100多名质量专家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突出质量问题。对2千多人次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质量工程师岗位知识等培训辅导,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广大企业走“质量兴企”道路。

  主持人:张局长前面讲到,企业质量管理还是比较薄弱,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企业,我们分类指导,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今年着重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

 个:培育建设5个卓越绩效孵化基地。这项工作是一项创举,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度赞赏和表扬。自2008年在无锡一汽柴油机建立首个卓越绩效孵化基地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其“培训知识、传播信息、辐射带动”的功能,已有1000多家企业进入基地接受孵化培训,2000多人次接受培训。今年,我们专门制定了《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申报条件、激励、考核措施等,原则上每个行业只设立一家孵化基地,力争今年培育5个孵化基地,开展孵化活动。

 十:按照卓越绩效模式,今年培育发展40个左右的江苏质量奖,其中工业企业不超过10个,作为卓越绩效标杆,示范带动其他企业追求卓越。目前,全省无锡、南京、扬州、南通都已按照卓越绩效模式,设立市长质量奖,无锡已公布第三批市长质量奖名单,每个企业奖励100万,成为当地管理创新的“指挥棒”。

 百:对700多个企业质量信用体系进行评价。这是今年一项创新工作,我局已联合省信用办出台了相关管理文件,启动全省企业信用质量评价工作。今后,质量信用评价结果将作为《江苏省工业企业信用报告》的必备项,质监局认定的质量信用评价等级将与工业企业信用等级挂钩。质量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整体信用等级都下降,一旦质量失信,必将处处受制。目前,已有702家企业进行了材料申报,征集确定质量信用评价评审员238人,经过材料评审、现场核查、网上公示等环节后,年底将向社会发布。

  千:新增1千家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孵化培训人员2千多人次,保持我省认证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领先。

  万:加大培训力度,力争有1万人通过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打牢质量基础。

  主持人:我们知道,服务与监管“双轮驱动”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检验检疫部门在监管方面有什么创新?

 李旭辉:江苏有近3万家进出口企业,2009年进出口达150多万批,日常检验监管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们紧贴实际,大胆创新,检验监管工作上有效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重检验向检验与监管并重转变。我们改变重检轻管、以检代管的工作方式,将检验寓于监管之中,实现从“检验产品”到“监管企业”、“监管行业”的转变。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出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工作,开发应用出口分类管理三维监管信息系统,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升了监管效率。

 二是从重出口向进口与出口并重转变。我们不仅加强出口企业、产品的监管,还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外贸,加大进口食品、大宗资源性产品、旧机电等的检验监管力度,提高检出率。近几年,进口产品不合格检出率逐年上升,为国家、企业挽回了大量损失。

 三是从重表内产品向高风险产品转变。我们借鉴银行等风险预警控制的有效做法,探索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新机制,对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施全面、动态的风险分析,突出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及反欺诈,切实将监管重心转移到与此相关的产品、项目、环节和领域上来,提高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持人:质监部门在质量监管上有什么创新?

  张前: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质监事业发展始终,扎实推进监管创新,进一步提高监管科学性、有效性。

 一是推进产品抽查方式创新。实行开门查质量,利用报纸和网络,征求消费者意见,选择消费者反映集中的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并邀请消费者参与检验过程,及时向社会发布抽查结果。今年上半年,开展了10类产品685批次市场监督抽查,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是推进日常监管方式创新。为解决监管任务繁重、监管人员不足的矛盾,我局在去年开展“产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试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在全省65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4650家特种设备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到年底,食品分类分级监管全面施行,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覆盖面达到30%以上。

 三是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创新。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和开门审案,做到“该说全说”、“应开尽开”。上半年,全省系统说理式执法推行面100%,开门审案共67起。组织“模拟行政处罚听证会竞赛”,研究制定“模拟推演办案”比武竞赛方案。

 四是推进计量惠民思路创新。在去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全省村级和苏北乡镇医疗机构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的基础上,今年“两免费”检定专项资金进入省财政拨款基数,成为我局正常工作。上半年,已完成集贸市场1.6万台件在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约占总量的85%;完成5.5万件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工作,约占总量的80%。

 五是推进权力运行方式创新。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要求,依据“权力梳理—流程再造—软件开发—部署实施”的程序,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做到“凡是没有经过审核确认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行使,凡是没有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行使”,实现“所有权力事项全覆盖、省市县局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省局层面,从今年7月1日起所有行政权力全部上网运行。市局层面,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已经建成运行。

 主持人: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一直是广大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请李局长谈谈,在这方面,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旭辉: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江苏外贸健康快速发展,我局千方百计方便江苏货物进出口、提高我省物流便利化水平,主要是突出一个“快”字。

 一是变中求快。就是改革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我局先后在太仓港与苏南及沿江地区、连云港港与苏北地区、江阴港与无锡地区之间推广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推动构建新的口岸内地物流体系。今年4月,无锡苏南国际机场开通货运航班,我局利用这一契机,在苏南机场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实施虚拟口岸直通放行。这是江苏省内第一个产地与空港口岸之间实施的直通放行,实现了“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的检验检疫监管要求,方便了苏州工业园区企业货物出口。为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江苏进出口物流畅通,各分支局设立了世博报检专用窗口和世博专用查验通道,实施物流和货物通关情况周/日报制度,并搭建了世博物流和通关信息平台,有效保障了世博期间江苏产品通关便利。

 二是简中求快。就是简化工作程序,方便货物进出。我们建立了5+2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制度,对外公布预约检验检疫电话和监督电话,保证出入境货物及时检验检疫和快速验放。在全省特殊监管区域推广“预报即放”模式,实现即时出运。优化检验检疫业务流程,实施了“电子报检、电子监管、电子通关”等三电工程。帮助483家企业获得了出口货物绿色通道资格。加大通关单联网核查力度,实现与海关等部门的信息互通。配合做好两岸“三通”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为直航船舶、航班以及进出口货物、往来人员提供全方位优质、便捷服务。扶持企业急需的种苗、水果等鲜活产品顺利引进,及时解决出口花卉、苗木等鲜活产品口岸查验遇到的困难,促进江苏农产品顺利进出口。

 三是管中求快。就是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签证质量。我局开展了构建职能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学的“大检务”工作机制建设,以部署推进全省系统集中审单工作为抓手,加强特殊监管区监管系统、无纸化报检管理系统、检务综合管理系统、计费督查系统、流程管理系统、检务秘书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积极开展窗口建设和证单质量提升活动,统一和规范检务窗口服务工作,倡导“阳光检务”服务氛围,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签证放行服务。

  主持人:全社会积极参与是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请张局长谈谈江苏质监部门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张 前: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营造氛围。广泛开展社会宣传,一是开展联合宣传。根据《苏浙皖赣沪质量技术合作互认行动纲领》协定,我们和浙皖赣沪四省(市)质监局于8月底在浙江省杭州市联合举行2010年“质量月”新闻发布会,启动质量月活动。二是组织专题宣传。举办“局长话质量”在线访谈,参加“政风热线”直播,开展远离假冒伪劣宣传片“三进”(打假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组织采写“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专题报道,形成活动宣传的热点。三是强化阵地宣传。利用江苏城市频道《每周看质量》栏目和江南时报《江苏质量系列报道》专版,宣传质量工作。为推动质量强省活动营造氛围。四是抓住节点宣传。将产品质量抽查作为重要的宣传内容,抓住中秋、国庆等节日,抓住食品、家电、装饰材料等重要消费品,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公布“红黑榜”,正确引导消费,维护群众利益。

 另一方面,动员发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质量月”活动,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学习质量安全知识,掌握质量应用技术,提升质量品牌效益。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截止去年年底,累计在全国发布优秀QC成果230项,受表彰的全国和省优秀QC小组有5千多个。在职工中组织开展“读一本质量知识书、开一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分析一次质量事故案例、举办一次质量培训”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改进质量的积极性。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李局长和张局长在百忙之中抽空与网友进行交流。

  李局长:感谢大家对江苏的关注和支持。

  乔局长:谢谢各位网友对质检工作的支持。

  主持人:谢谢两位局长,谢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