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为湖南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路径。湖南省科技奖励暨创新奖励大会即将举行,以此为契机,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为湖南之崛起——“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用新技术、新手段解读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讲述湖南创新和开放的典型故事,总结湖南创新和开放的成绩及经验。
国产首台最小直径敞开式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在湖南长沙成功下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珍 黎鑫 长沙报道
国内首个整列装载永磁牵引系统列车研制成果、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可变径硬岩隧道掘进机问世、超级杂交稻再创世界最高纪录……
“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是湖南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湖南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以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发展,创新成果向产业高端化发展,项目体系化布局积蓄发展新动能。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今年1月14日,国产首台最小直径敞开式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在湖南长沙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成功下线。这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敞开式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开挖直径4米,长度290米,总装机功率约2400千瓦,大大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长沙已开通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在建设时共使用铁建重工的盾构机24台次,节省成本上亿元。
企业是创新主体,2016年,湖南共有870家企业通过高新企业认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12家,同比增长21.7%。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859.2亿元,高出GDP增速8.1个百分点。目前全省有众创空间和服务创业团队4278个,服务初创企业2777家,服务总收入1.24亿元,吸纳就业2.6万余人。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湖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大批高科技产品推动湖南省相关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湖南还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改评马为赛马,建立“以赛代评、以奖代补”的项目评审支持机制和“面向结果、面向绩效”的经费后补助机制,并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每年可以2000万的投入带动银行发放贷款10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效应”进一步放大。此外,深化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改革,大幅增加了资助总额度。
同时,湖南计划规模6亿元的知识产权基金重点支持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目前已完成团队组建,即将正式开始运作。基金总规模约6亿元,由政府出资7500万元,向社会募资5.25亿元。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本省项目,同时,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基金管理人重点投资本省企业和项目。
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领域集聚 打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
深化创新驱动,要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同时也要激活要素。推动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领域集聚,根据自身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确立产业主攻方向,湖南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战略,打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各具特色的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为核心区,“三谷”依托各自的优势和定位谋篇布局,纷纷出招。长沙“创新谷”重点建设研发总部、新兴产业创新与设计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三大功能区;株洲“动力谷”着重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密集区;湘潭“智造谷”则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核心产业集群。
2016年,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8330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长株潭三市新增发明专利7170件。2017年4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和高新区综合排名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三年“自创区”的建设发展目标。力争到2019年,实现新引进高端创新团队100个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等目标。
“五大创新工程”持续精准发力 推动科技创新升级发展
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与开放活力,2017年湖南省科技厅又有哪些举措?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2017年,湖南省科技部门将围绕“五大创新工程”,即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全域创新重点研发工程、创新环境建设工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工程、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持续精准发力,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和创业离不开人才支撑,“五大创新工程”中首要的就是人才集聚工程。湖南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万,其中两院院士63名,国家“计划”专家93人、团队1个,创新型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湖南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全域创新重点研发工程,“点”“链”“面”结合,优化科技创新供给,围绕“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10大重点产业和湖南省确定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布局重大专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等。创新环境建设工程,强创新人文环境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工程,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考核评价管理体系,释放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程,打造科技创新核心供给区,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
“五大工程”已开启了湖南服务创新的新时代,坚定迈进创新引领经济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