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全媒资讯>>

“变”了的新家园 “迁”来的幸福感

2016-11-25 10:40:22 多彩贵州网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 】“变”了的新家园 “迁”来的幸福感

——贵州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会毕节侧记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赵曌 见习记者 洪英杰)小雪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降温将贵州笼在了初冬的寒意当中。贵州最西、乌蒙深处的毕节,似乎历来苦寒,就连风也凛冽几分。

11月23日,2016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会启程,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带队的第一观摩组走进毕节。

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带队的第一观摩组在毕节观摩

总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安置点,大红灯笼、白墙青瓦,新房子。和突然到访的陈敏尔拉着家常,李道英有些紧张,她用方言表述着内心的喜悦:“搬出来之后,生活比原来好多了。再也不想回去了!”

在织金县珠藏镇龙山村安置点,种了半辈子地的王佳秀正拾掇着货架上的物品,小卖部没开几个月,她说:“从来没想过还能自己当老板。”

在黔西县雨朵镇雨明安置点,镇组织委员、人大副主席司勇算着经济账:“务工解决就业397人;农家乐、乡村旅馆解决21户就业,年增收2万元;种植香菇解决38户,年增收3万元;养牛解决235户,户均增收3600元……”

……

易地扶贫搬迁,“迁”和“变”的故事之间,洋溢着暖意。

这是艾胜华一家新老房子的对比,挪出来穷窝搬进了新房,一家四口喜不自胜

新 家

“这里的生活条件比老家好,孩子上学近,上街做点小买卖也方便多了。”

艾胜华、陈群夫妇今年7月搬迁至珠藏镇龙山村安置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他们告诉多彩贵州网记者,以前住在鱼塘村时,每次背包谷上街卖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非常不方便,现在出了门几分钟就能走到集市上。

新家客厅的墙上,两张照片记录着艾胜华、陈群一家人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和他们一家4口一样,织金县珠藏镇龙山村安置点首批104户510人已全部搬迁入住,第二批228户也将于12月底实现全部入住。

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安置点,李道英的新家。陈敏尔仔细了解一家人搬出后的状况

生活环境好了、家具设施多了、出行购物也方便了……李道英家的新房有两层,白墙青瓦;楼下就是一条宽敞的街道,乡里的集市就在家门口……楼上楼下,变化里写着幸福。

就在李道英新家所在的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安置点,能够容纳79户358名搬迁群众的房屋主体已全部完工,水、电、路、讯、绿化等基本配套已基本完成。截至11月20日,已搬迁入住40户184人,预计11月底可全部搬迁入住。

整个“十三五”期间,毕节市共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9292户254818人,其中贫困人口53652户229280人。2016年,全市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3个,计划搬迁14497户64921人。截止到11月20日,第一批49个安置点有47个安置点住房建设全部完成,搬迁入住316户1501人。第二批34个安置点有18个安置点住房建设全部完成,搬迁入住42户142人。

在李道英新家所在的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安置点,能够容纳79户358名搬迁群众的房屋主体目前已全部完工

新 业

“搬出来之后做什么工作?”

“老家的土地怎么处理?”

“家里原来的牲畜怎么办?”

每到一户搬迁户家中,陈敏尔总要关切地问。

得知李道英家的土地都已按照政策退耕还林用来种植方竹,陈敏尔点了点头。

为了解决群众原有牲畜养殖的问题,大水乡高潮安置点还专门按照户均25平方米的规模,集中规划了圈舍79个1975平方米。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安置点,陈敏尔仔细查看搬迁户档案

离乡不离土。更为紧要的,是解决迁出户的后顾之忧。

艾胜华乐呵呵地说,自己目前在安置点打零工,每月能赚2000元左右,媳妇陈群在茶叶加工厂上班,一个月也能收入1200元。

“工地上的砖工一天能挣200多块哩。”眼看着周边如火如荼的建筑工地在招工,“只会拌灰浆”的艾胜华不想再打零工度日,便下决心学起了砌砖。

“多久能学会?”有观摩代表问道。

“个把月吧。”艾胜华挠挠头。

“那好,你今天就承诺我们,一个月学会砌砖的手艺。下个月我们再来看的时候,你要还不会,我们就扣你的奖金。”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国强接过话头。

一句玩笑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边是思考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持久战的官员,一边是挪出穷窝自谋发展的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却是共同的心声。

在搬迁户艾胜华的家中,观摩代表们鼓励他今早学会一门手艺,脱贫致富

新 路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安置点,陈敏尔来到搬迁户姚伯文家中。发现新房装修较为简单,并得知姚伯文年纪较大、缺乏就业技能、就业能力较差时,他蹙起了眉头:“还是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陈敏尔指出,搬迁群众中很大一部分是50、60岁的人,搞农业他们就有作为、他们就有能力,但是做产业工人,一下子进入车间,还是会有不适应。他嘱托,一定要解决好这一群人的就业问题。

陈敏尔同搬迁户姚伯文亲切交流

“守着”贵黔高速大海子互通出口,黔西县雨朵镇雨明安置点就因地制宜,谋划着“打造出口经济,建设幸福社区”的路子。

通过发展匝道经济,采取整体招租搬迁户分红方式,建设农特产品批发市场,户均分配40平方米经营摊位。新建300头能繁母牛养殖场,户均落实养牛扶贫资金2500元,引导发展杂交构树(食用菌)产业,通过开设培训班对126名搬迁户进行种养殖技能培训,培训厨师50人。目前,涉迁户已就业342人,推荐就业86人、已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86人。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黔西县雨朵镇雨明安置点的产业发展有了底气

“通过每户一个摊位、养一头牛、一个产业、一人就业的‘四个一’,让雨朵镇的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雨朵镇组织委员、人大副主席司勇说,多元的产业布局基本能够覆盖需要解决就业的群众。

“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把我们产业搞活。”陈敏尔强调,通过改革的方式调整本地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并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是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重视的途径。

黔西县绿化乡马坎村安置点探索出了“两短”“两长”的产业脱贫致富路子。“两短”说的是“种养并举+订单式培训就业结合”的两短产业扶脱贫举措;而“两长”,则指的是“旧资源+老产业”的两长产业促致富举措。

陈敏尔一行认真听取黔西县绿化乡马坎村安置点“两短”“两长”的产业脱贫致富路子的介绍

其中,抓“两短”产业扶脱贫,以抓“短、平、快”项目为突破口,种养并举发展以包心芥菜为主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一户种植一亩以上包心芥菜,每年增收8000元;争取扶贫资金30.5万元,财政拨付资金50万元建设养殖圈舍1200平方米,养殖基础母牛122头,每户补助2500元,引导一户养殖一头牛,实现每年户均增收4000元;对搬迁户家庭富余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一户至少提供一个岗位,引导96人就近务工。

抓“两长”产业促致富,充分利用迁出点现有耕地、林地、宅基地,实施退耕还林500亩,培育发展经果林和油用牡丹两大后续产业,预计到2020年,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利用“特惠贷”政策优势支持搬迁农户就近流转土地建基地,种“野菜”、养“土鸡”、游“海子”,发展农家乐,通过乡村旅游和高速匝道优势带动后期发展。

“以脱贫目标来倒逼就业和配套产业,以就业解决基本生计问题,以产业配套解决发展致富问题。”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对绿化乡的实践给予了肯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