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全媒资讯>>

严守2300万人口底线 北京旅游迎来利好?!

2015-07-16 11:21:44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7月14日讯 “北京市政府将迁往通州区”的消息,之前已经点燃了若干轮的舆论热点,却一直未见官方说法出炉。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等重大问题做了一系列表述。会议最后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北京作为首都,人口、资源等层面的问题综合而成的“大城市病”一直是政府关切、民众关心的问题。这次会议透露出的若干重磅信息,对于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又可能有着怎样的影响?下面请跟随中国经济网旅游经济频道一一梳理。

    疏解了“非首都功能”的北京:对旅游业发展更有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非首都功能”:

   2014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指与四个中心不相符的城市功能。

   具体而言,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5年里,北京市将通过“禁、关、控、转、调”5种方式来完成疏解非首都功能目标,如严格按照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就地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一般制造业实施整体转移,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实施调整,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等。

   旅游产业,作为“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在国外被形象地称为“无烟工业”,又称“无形贸易”——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污染小,都是旅游业显著的特点与优势。

   而北京着重加强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功能与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相辅相成的:北京核心功能的加强意味着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巩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更是首都核心功能的鲜明体现。

    明确严守2300万人口底线 游客感受更佳

   对于人口问题,会议强调《规划纲要》中明确了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为此,北京将加大“以业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城六区争取下降15%左右,使人口资源环境与首都城市战略地位相协调,让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对于北京的传统旅游资源,有旅行社将其为三条主线,即:皇室文化、塞外文化、街市文化。

   其中皇室文化从景点上说就是皇室的宫殿(北京故宫、中南部海域和各类王府)、园林(景山、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遗址)、陵寝(十三陵)和祭祀设备(国家坛、帝祖庙、日子天和地坛)。从吃喝上说,烤鸭、仿膳是皇室吃喝,耗时间,真功夫,物料精贵,平常巷陌的平常的人烟是没可能临摹的。制造这些美食的地点,多在皇宫及其周边。

   从街市文化来讲,前门、大栅栏、高架桥、牛街、什刹海、东四、西四、东单、西单、王府井……这些地标代表着街市风情的北京,而胡同就是穿梭其中的经纬线,是老北京市民休保养息的家园,是切分繁荣热闹与平静悠然的界线。这些地名大部分和经济活动相关,瑞蚨祥、内联升、同仁堂等等,都是坐落其间历史年代久远的老字号,形成了北京街市文化中独有特别的传统经济活动气息。在这之外,高架桥目眩缭乱的三句半杂耍、牛街特有的回族风情、什刹海人水宜居的配合得当气氛,更是街市文化吸引力存在的地方。

   很明显,作为北京文化的代表,以上两种类型的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区,特别是作为城市核心的城六区内。这样看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明确的使“城六区(人口)争取下降15%左右”的目标,更加有利于唤醒许多原本埋没于城市嘈杂环境中的文化资源的魅力。

    核心城区之外建设亮点多 北京仍是旅游业”富矿”

   与疏解核心城区人口各种举措相对应的是远郊区县的发展机遇。会议明确未来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并要求要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部分行政机关将迁至通州的消息进一步明朗化。受此前及本次会议透露出的消息影响,通州新城房价近期不断上涨。

   不仅通州,北京各远郊区县的建设进展充分表明了政府推动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的导向。交通方面,位于大兴的新机场已开工,轨道交通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包括4条开建的新线和年内开通的14号线中段、昌平线二期。商业中心建设方面进展更加明显,去年年底,通州万达广场和位于大兴区的荟聚西红门购物中心相继开业,这些大体量的项目在郊区形成了有规模的人流和消费聚集地。

   这些核心城区之外的建设亮点除有效疏解市中心人口压力、分担部分公共服务功能之外,还给旅游业以新的可开发的空间。今年2月份举办的2015年北京旅游工作会议明确了北京旅游工作的年度目标: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80亿元,增长7%;人均消费增长3%,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4%;旅游购物和餐饮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4%。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旅游委表示将深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主要方向是积极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和培育扶持新业态。随着北京破解大城市病的进程,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的培育面临众多机遇,除加大对“老字号”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力度外,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韩璐)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