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50多个发展难题
——记2014年全省同步小康优秀驻村集体威宁县驻村工作三队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李远莉)传授知识、发展产业、扶危济困……一年来,威宁县驻村工作三队帮助驻地解决50多个发展难题,协调资金1200万元,帮助12个村修通产业路、通村路、串户路110多公里,修建小水窖350个。
据了解,威宁县驻村工作三队,是由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民宗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医、省国开行等单位抽调干部组成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重点帮扶威宁县8个乡镇12个村。一年来,队员们与驻地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发展寻“路子”
“莲花村,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这个顺口溜,是威宁县迤那镇莲花村的真实写照,莲花村地处偏远,山高、坡陡、谷深,村寨发展受限。
去年3月,驻村队员李涛奔走于莲花村与百强集团之间,提取标本送检,拿着“铁证”游说,整整一个多月风吹日晒,30多次协调,嘴说干了、鞋磨破了、脸晒黑了、人变瘦了,终于促成百强集团投资510万元建中药加工厂,动员群众种植玛咖、党参等中药材。
现在,莲花村种植玛咖100亩、党参1000亩,种植农户达210户1200多人。驻村队员曹泽祥、谯晶积极引进浙江省一家中药材公司到水塘村发展中药材,还邀请云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专家现场培训7次。如今,迤那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元。
为扶贫找“方子”
“威宁县驻村工作三队的队员们,在驻村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扶贫‘四看’法。”驻村队员李涛介绍,在此基础上,他们帮助12个贫困村建立贫困户档案1500多个,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
42岁的村民李军一家4口人文化程度不高,驻村工作队帮助其种植脱毒马铃薯、中药材和发展养殖,他家现在已住上了干净明亮的两层黔西北民居。
莲花村55岁老党员郑国亮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弱,驻村工作队将他们协调开办的“惠农通”业务点安排在郑国亮家,这样既能让村民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也让郑国亮增加了收入。据了解,“惠农通”是一个有着POS机刷卡、小票打印、政府信息服务等多功能的小型信息平台。借助“惠农通”功能,当地村民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惠农卡小额农贷还款,为手机充话费,刷卡购买商品等。
汗水+智慧=驻村
去年4月,迤那镇群众养殖的黑山羊出现了疫情,如不及时控制,可能造成上万只黑山羊死亡。驻村队员李涛心急如焚,起早摸黑,奔走在迤那镇麻窝片区所有养羊人家,进行疫情宣传、预防,组织村组干部配合兽医站做好消毒隔离,妥善处置涉疫牲畜和圈栏,在他的带头努力下,疫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已连续两年驻村的李涛又向组织提交了继续驻村的申请,即将开启第三年驻村新征程。
驻村队员曹泽祥(左3)到村组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驻村队员曹泽祥定期到水塘村68岁五保户施顺姐家送粮送油;驻村队员谯晶是一位刚当母亲的80后,孩子不满3岁,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与村民结下深厚感情;驻村队员赵建武逢赶集天,就带领队员在集镇上露天设摊义诊;驻村队员甘宗波看到村小学球场天晴黄灰满天、下雨到处泥泞,通过微信与好心人联系,投资16万元对球场进行硬化;驻村队员王铁军冒着浓雾连夜赶往莲花村送捐赠物资时,途中不慎翻车,爬出汽车后在过路车辆的帮助下,忍着剧痛把物资及时送到贫困群众手中,完成任务后才发现自己的左脚已骨折……
新的一年,新一轮的驻村干部们已出发,他们将“接力”与驻地老百姓一起,共同为奔小康谱写更多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