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 云南茶产业向质量要升级

2010-07-07 07:49:28 中国质量新闻网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经营方式

云南茶产业向质量要升级

    □ 张 锐 本报记者 傅小冰

   入夏,沉寂一时的云南茶产业又散发出清香。茶农纯收入增长37.8%,企业赢利也不小,整个产业正走出价格的“沼泽”。茶界人士说,在经历普洱茶“泡沫”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茶产业的逆境修炼之路,是“云茶”重生的关键。

   反思云南茶产业走过的发展历程,在普洱茶“泡沫”的喧嚣与浮躁中,茶产业进入一个非理性的高速发展期,云南全省茶叶种植面达53万多公顷,居全国第一,加工能力突破25万吨,全国数一数二。而这样一个规模的“巨无霸”,却处于茶叶单产不高、均价低、效益差的境地。重生产轻流通的顽症,让这个茶叶大省,在茶叶价格上没有话语权;深加工不足,通过深加工分散风险、获取更多利润的能力弱。在深刻的反思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改变茶产业小、散、落后现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云南茶产业在被动中寻找主动。

   从标准化规范茶园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着眼,云南的临沧、普洱等主产茶区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发展无性系茶园、无公害及有机茶园,全省高优茶园面积迅速扩大。以市场为导向调结构,减少普洱茶生产量,扩大市场俏销的红茶和高档名优茶的生产量,2009年该省普洱茶产量占成品茶总产量的比例由2008年的50.24%下降到40.87%,红茶、绿茶等其他茶类的产量在成品茶总量中的比例节节攀升。普洱、临沧、保山、大理等茶区拓宽调整的思路,新发展种植中、小叶种茶类,以中高档茶为目标市场,开发生产“乌龙茶”、“白茶”等新品种。腾冲县台茶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乌龙茶”,目前在市场上卖800多元一公斤,且供不应求,产业效益在调整中迅速提升。在调整中整合产业、打造品牌,企业重组,资本重构的精彩大戏一次次在茶区上演——300多家没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停产或注销;“大益”、“龙润”、“七彩云南”等规模化、现代化的大集团、大品牌在调整中崛起,终结了“云茶”没有名品牌的历史。

   产业整合升级带来了发展方式的大转变。新资本的进入,带来了茶产业生产加工技术的飞跃和管理、营销等理念的革命性变革。普洱茶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茶粉”等延伸;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茶膏、茶粉、茶精、茶饮料、茶多酚”等茶系列深加工产品的问世,让“云茶”逐步走进以产业链带动产业水平整体升级,产业抗风险能力增强的新阶段。

   企业没有自己的营销体系,是云南省茶产业最大的“软肋”。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中,茶企业纷纷将“品牌打造”、“知名度提升”、“资本运作”等先进的营销手段作为走出困境的“杀手锏”。云南龙润茶业从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入手建立品牌的美誉度,收获了销售持续不断增长的回报,继而又与战略合作伙伴携手,让“中国茶叶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勐海茶厂、双江茶厂、勐库茶厂等茶企业采取建立直销点、发展加盟店、开连锁店等方式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云茶”销区的版图从珠三角等传统销区,向东北、西北市场扩张,并大举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部市场拓展。目前,“云茶”在中部市场的销量约6万吨左右,已占云南省外销茶的半壁江山。今春,全省春茶销售喜讯不断,销量增加,增幅达59%,茶农春茶纯收入达8.27亿元,增幅37.83%。“云茶”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图强之路上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