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演讲

2010-07-02 08:45: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交流中增进理解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演讲

    中国在过去30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通过对话学到了不少西方经验。我们成功的诀窍在于学习,把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借鉴过来,为我所用,而不是简单复制。这个学习的过程将不断持续下去。

   中国政治改革取得的进步似乎不像经济发展那样广为外界所知,它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与保护人权密不可分。我们正努力建设一个更成熟的治理体制

    很高兴在我首次访问美丽的挪威时,就能应邀到国际知名的挪威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肯特大学读书时曾拜读过贵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来这里演讲。

   我的先生是位人类学家,经常来挪威参加学术研讨,当他得知我将来此演讲时,既惊讶又羡慕。

    言归正传,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交流与理解。

   来挪威之前,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有意思的新闻:中国河南省的农民李海波在海外当船员时,为了打发寂寞的情怀,投下一个装有“瓶中信”的漂流瓶,信中说“我希望和你成为朋友”,那是2005年的冬天。

   经过5年上万公里的海上游,漂流瓶于今年5月在澳大利亚的洛恩海滨被劳伦斯父子捡到。他们不认识中文,就求助于中国留学生,热心的留学生们不仅帮助劳伦斯父子翻译了“瓶中信”,还通过互联网辗转找到了发信的中国农民李海波。最近,在热心人们的帮助下,劳伦斯父子来到中国,与已经回乡务农的李海波见面相认,创造了一段网络时代相隔千里两国民间交往的佳话。

   看完这则消息,我很有感触。首先,我感到中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确实提高了,视野变宽广了,不仅走出了国门自食其力,而且还能想到用西式“漂流瓶”的方式结交朋友。其次,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得更平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第三,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中国正经历着变化。当中国的农民开始走出国门时,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里,需要制作一段10分钟的影片推介中国。人们就如何将中国所经历的变化浓缩在10分钟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的方案是通过四代人的变迁来体现这个主题。

   第一代人土生土长在山区,第二代人从山里奔出,在城市里打工,第三代人在城市出生,而第四代人则开始改变他们所生活的城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当前仍有约60%的人口,即8亿人是农民。其中,有2.5亿农民工离开田地进城打工,有1.5亿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他们为建设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葡萄牙驻华大使告诉我,他永远很难使中国人相信,1080万就是葡萄牙的全国人口总量。的确,这还不及北京市的人口数量。正如同中国的13亿人口也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象。

   中国的变化还体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上,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参观了世博会,但没能进挪威馆,因为那里排队的人特别多。听说挪威馆展示的是“大自然的赋予”这一主题,人们可以目睹挪威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构想。

   世博会也是一场教育的盛会。相信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欧洲朋友们都能感受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世博会是一扇打开的窗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了看一眼窗外的世界,不惜排上几个钟头的队。

   我认为,中国现在处于国际化的关键阶段。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城市化,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中国今天仍有1000万绝对贫困人口,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只到2007年“户户通电”作为十大民生项目启动后,中国90%以上的村庄才通上了电。

   中国农民有电后买的第一件电器是电视机,让孩子们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当这些孩子们从电视中看到伦敦,看到上海时,他们开始想,为什么我生活这里?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一样生活?

   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使这些孩子们在长大后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中国只有与世界合作,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参观过世博会开幕式的欧盟代表团感叹说,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你们将来要如何塑造世界?一些海外的报纸也评论说,中国不要争当世界第一,应该甘当世界第二。

   这些看法和说法与中国人自己的看法差距很大,对中国人来说,当世界第一是天方夜谭,大部分人连对当世界第二都不愿接受。

   那么,中国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即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中国人对领导世界不感兴趣。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但合作并不意味着按照别国制定的规则行事。我们希望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中国现在的年青人弄不懂,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如此负面,为什么不能认真去了解中国?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冷战,知道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但中国现在的年青人没有经历过冷战,他们感觉中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西方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在事实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让残余的冷战思维继续影响我们。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迄今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人口总数是5亿,而中国的人口就是这一数量的3倍。西方没有提供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是经济与政治并进的,我们欢迎建设性的帮助,而不是负面的抵触。要知道,这13亿人也有感情,是由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他们同样需要世界的尊重。

    (中国驻挪威使馆供稿)

    相关链接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访问挪威

   6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访问挪威,与挪方进行工作磋商。访问期间,傅副部长会见了挪外交大臣斯特勒,并与外交部国务秘书朗斯坦进行了工作磋商,双方就中挪关系、国际形势、欧洲经济形势、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改革、北极地区问题等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的共识。

   双方积极评价双边关系,认为中挪关系很好,各领域合作进展顺利。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增强。今年以来,挪贸工大臣、石油与能源大臣等数位阁员访华。中挪经济互补性较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挪威在2009年是欧洲地区唯一实现对华贸易和投资双增长的国家。中挪双方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人文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别具一格的挪威馆在哈康王储的主持下于5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举行了开馆仪式。双方表示,将继续努力推进双边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

   当天,傅副部长还在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进行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什么”的演讲,并回答了提问。演讲用大量事例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同时强调中国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将继续改革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挪各界近百人出席,听众对演讲予以积极评价。

   演讲后,傅副部长还接受了挪威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记者的采访。《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