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浙江在质量强省中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纪实

2010-05-26 07:45:5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齐心合力  写好“大”字

——浙江在质量强省中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纪实

    编者按

    大质量工作机制,关键就在“大”字上。什么是“大”?如何做好“大”字文章?不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就成了纸上文章、嘴上口号。

   “大”字看似简单,实则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它不仅需要调动各部门、企业、协会、消费者的质量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将各方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再次整合,为质量事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为质量工作提供更强的动力。所以说,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大”,不单是指参与的单位和个人的数量和范围,其更强调的是,切实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浙江将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结合起来,边实践边总结,初步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相信,只要将大质量的“大”和质量强省的“强”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质量生命力,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调动企业及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是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为浙江一电子企业的产品生产车间。张和平 摄

    □  田 野  齐艳丽

    本报记者  曹吉根/文

   什么叫大质量工作机制?参加日前召开的浙江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后,记者对其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会议室里,32个厅局委办负责人济济一堂。也就是说,浙江省这次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直接涉及到32个政府部门。这么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到质量工作中来,在浙江还是第一次。

   浙江省大质量工作格局,“大”字的涵义体现在3个“大”上:责任大、任务量大、必须靠大家。说责任大,因为质量事关发展全局;任务量大,因为质量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正因为质量工作责任大、任务量大,所以必须由政府各个部门通力协作。

    大合唱

   如今,在浙江,抓质量早已不再是质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在政府指挥下的“大合唱”。用官方语言说,是构建一个“政府主导、部门主动、企业主体、领导小组主推”的质量工作责任落实机制。

   在本次会议上,领导小组要求各市县和省级有关牵头部门组织一次系统的质量调研,要求各地从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着眼,从微观的行业、企业质量着手,展开一次调查,全面分析评估本地、本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水平,认识自身优势和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记者从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展开,第一批获奖名单将在质量月公布。此前,浙江省已经有9个地级市设立了市长质量奖、38个县(市、区)设立了县(市、区)长质量奖。

   目前,在浙江以政府质量奖为代表的各类质量激励引导政策,已经成为引领当地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追求卓越绩效的指挥棒。这些政策覆盖了质量赶超、标准创新、名牌培育、质量管理、计量管理、能源管理等方方面面。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每年投入的引导奖励资金在10亿元以上。

   在质量强省战略中如何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浙江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通过树立大质量观,站在发展的大局看质量,围绕升级转型抓质量。

   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说,质量强省,首先要树立大质量观。在大质量观视角下,质量不再是一个技术名词,而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公共义务,是一个宏观概念、一项宏观工作,必须从政治与全局的高度,从战略决策的层面来安排质量工作。所以在质量强省战略中,浙江省提出质量工作要立足产品质量提升,而又不能局限于产品质量,浙江要在全国率先树立有质量的政绩观和全社会参与质量的全局观。

   据了解,浙江省目前正处于从中等发达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试验区,担负着探索经验、率先转型的任务。浙江省正是站在这个大局上安排下一步质量工作的。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质量水平的提升促进产业水平提升,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切入点,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让浙江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走出一条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少污染的有质量的发展道路。

    大监管

   浙江省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政府总责、属地管理、部门指导、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大监管工作新格局,做到“全面监管、全过程监管、全社会监管”。

   大监管,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最基层着手。浙江省质监部门通过切实推进乡镇政府担负起辖区质量责任,实现乡镇质量工作常态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让协会成为政府质量工作的好帮手。

   浙江经济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大量企业集聚在乡镇的工业小区。以往有的基层乡镇政府由于质量观念不强,容易忽视质量工作,有的由于受体制束缚,在质量安全管理中没有相应的执法权限,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了“看到的无权管、有权管的看不到”的执法断层,基层质量监管工作出现了真空,乡镇质量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成为各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软肋。

   建立一支稳定的基层质量监管队伍成为浙江各地积极探索的共同问题。2007年以来,浙江省质监局支持基层局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乡镇政府质量工作试点,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乡镇(街道)政府切实担负起质量安全责任。诸暨市、乐清市、嘉善县、海盐县、义乌市等市县通过延伸质监工作触角,设立基层质监站所,推动乡镇政府建立起了乡镇质监员、村居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员为主体的基层监管队伍网格。

   例如,义乌市6个乡镇政府都成立了质监监管领导小组,并建立质量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质监员、协管员、安全员3支监管阶梯队伍,牢牢将基层质量安全动态信息掌控在手中。诸暨市各乡镇的安监站担负起了特种设备安全日常巡查、整改监督等任务。在台州市开展的质量先进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中,各乡镇(城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成为“质量协管”,管起了辖区内各生产企业的“质量家事”。他们帮助企业搜集质量管理信息,联系质监部门,共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根据质量强省的工作要求,到今年年底,浙江省质监部门将协助乡镇政府建立一支由乡镇质监员、村居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员组成的农村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确保每家涉及“三个安全”的中小企业有专人监管,初步形成以乡镇政府为主导、以基层站所为基础、以质监“三员”为网络的质量安全区域监管新模式,形成“市县统筹、乡镇主抓、部门指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乡镇区域质量监管工作新格局,解决监管“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其薄弱的生产质量管理基础使得企业产品质量低、档次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为了突破困境,走出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局,浙江各地产业行业纷纷建立自律的行业协会。截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达到2450家,约占该省民间组织数的10%,其中,全省性行业协会达到193家。各行业协会或通过加强自律促企业质量提升、公平竞争;或紧密联系企业抱团发展,助产业转型升级、平稳发展,成为了政府与企业间沟通联系的纽带桥梁,企业与企业间交流合作的润滑剂和黏合剂。

   近几年来,浙江省质监系统充分利用行业协会这个有力抓手,督促企业严格自律,采标制标,提高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帮扶产业创新提升品牌培育,使其发挥着许多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到的“第三部门”的作用,成为了质量监管工作中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

   温州乐清的头盔行业因为使用回收废塑料生产安全帽,曾被央视等多家新闻媒体曝光,戴上了区域“问题产业”的帽子,并引发了行业“大地震”。事发后,当地头盔行业协会在第一时间倡议全行业停产整顿,推出行业自律公约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并成立协会监事会和举报检查队伍,积极开展行业自律、自查自纠工作;同时协会还积极建言献策,协助质监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主动联系争取相关技术支持,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该产业未来的良性健康发展赢得生机。

    大平台

   浙江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局致力于集合各方力量,建立开放式质量工作大平台,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一是主动与省级有关部门和政策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出一批质量研究成果;二是积极争取产业部门、科技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把质检科技机构建设纳入到科技部门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地方创新平台建设之中;三是整合各个方面的质量技术人才和资源,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和各类质量人才培训服务。

   据悉,浙江质监部门先后与经贸部门建立了共同实施的技改推动采标的工作机制,与科技部门共同推动专利融入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实施机制,与外经贸部门建立共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中,有关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时都会优先考虑如何推进质量提升工作,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对于集合资源产生的巨大能量,长兴县质监局局长王坚深有体会。长兴是我国主要的动力蓄电池生产基地,该局建有一个电池检测中心,局里想把其建成省级中心,但是因为没有钱、没有场地,进展一直不大。直到2009年,局里按照集合力量搭平台的思路运作后,机构面貌在一年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该局与县科技局的共同努力,如今,这个中心已经具备对锂电池、镍氢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领域90%以上项目的承检能力,检测能力已超出了一些老牌的国家级中心,还被东风汽车股份公司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为该公司唯一的电池准入检测单位。今年,这个中心又积极申报了省科技厅“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承建浙江省绿色动力电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提出了争创国家级绿色动力电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目标。

   近年来,浙江局十分注重推动技术机构参与全省产业或园区的创新平台建设,把技术机构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培训、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支撑平台。在浙江省3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中,有14家质监技术机构参与建设。这些按新思路运行的检测机构积极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在常规检验之外,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研发、技术攻关和新产品中试等服务,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最近两年来,浙江省质监系统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等活动,连续两年免费培训了10万名以上生产企业的厂长经理或质量负责人,帮助5000多家中小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质监部门还在67个块状产业推广联盟标准,统一准入门槛,建设区域品牌。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浙江质监部门充分利用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服务企业,各级质检机构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合作,成立了100支专家服务队;在乐清市,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联合开办了蓝箭红盾论坛,定期给企业负责人做经济形势辅导,还与相关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开办了MBA培训班;在永康,当地质监局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技术专家定期到需要技术服务的企业开展技术指导。

   “鼠标轻轻一点,标准就在眼前”。为了满足企业对标准信息的需求,浙江质监部门通过建标准平台,积极打造浙江特色标准文献馆藏体系。这个平台集合了省标准化研究院、省农业科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省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技情报,目前已经收集馆藏题录93万多条,标准文献数据总量33.9万条,建成国内外技术法规、WTO/TBT/SPS通报数据库、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数据库、计量标准数据库、检验检测标准数据库、食品安全限量国内安全标准数据库等8个数据库,全面覆盖与浙江省14类重点产业相关的主要国内外标准和技术法规。有了这个标准平台,浙江企业可以足不出户,详细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标准。《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