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名人故里之争让传统文化很受伤

2010-05-07 06:5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陈英凤

   近日据报载,继李白、赵云故里之争后,山东阳谷、临清及安徽黄山展开“西门庆故里”之争,文学名著中淫贼、恶霸、奸商的艺术形象西门庆成受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虽然所有大搞名人故里之争的地方政府,对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从来都不忌讳,但像这三个地方这样,为了增加旅游收益,不惜颠覆了历史常识和传统,把淫贼、恶霸、奸商的形象西门庆塑造成风流倜傥的英雄,却也少见。这样的“名人”故里之争让传统文化很受伤。

   近年来,给历史名人安“户口”现象并不少见,名人故里之争也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个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公祭”活动。祭祀的地方多了,免不了要抢“祖先”,于是出现了河南、甘肃抢“老子”,陕西与河南抢“黄帝”,“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然而,一些名人故里之争逐渐变味。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可以篡改历史、随意曲解文学巨著。比如在阳谷看来,无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最核心的人物并非武松,而是西门庆。狮子楼本来是西门庆丧命之地,可阳谷更乐意把它改造为西门大官人的浪漫之地。颇有“趣味”的是,在阳谷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乡”的品牌,巨大的产业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门庆走向了和谐相处。试想,当历史名人的归属地都无法确定时,当西门庆都能变成英雄时,让国人如何相信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这样争来争去,最终最受伤的无疑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实际上,虽然文化和经济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却不能把文化和发展经济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文化为作为发展地方利益的一种手段,否则,不仅不利于文化的真正发展繁荣,而且对经济发展也未必有好处。对此,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算了一笔经济账,“不少地方都宣称,通过‘公祭搭台,经济唱戏’,共签订多少亿合同,引进多少亿资金。实际大多是自欺欺人,不是将意向说成事实,就是移花接木。”面对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争夺之风,有关部门是该出手管一管了。《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