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KPI考核不是算分运动

2010-05-05 07:38: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调控其工作方向

KPI考核不是算分运动

    □ 王俊强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激励员工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同时对偏离既定路线的行为进行纠正。

   按管理主题来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另一类是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考核方式,其核心都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不应在指标的得分上斤斤计较。具体来说,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PI考核)的实质在于:

   从管理目的来看,KPI考核旨在引导员工的注意力方向,将员工的精力从无关紧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关注公司整体业绩指标、部门重要工作领域及个人关键工作任务。

   从管理成本来看,KPI考核可以有效节省考核成本,减少主观考核的盲目性,缩减模糊考核的推敲时间,将企业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研发新的产品和开辟新的市场。

   从管理效用来看,KPI考核主要用来检测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至于被过多的旁枝末节所缠绕。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KPI考评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次是一种人才激励策略,再次是一种绩效监控手段,其科学性是靠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来支撑的,而不是靠算分运动“算”出来的。

   为规避KPI考核劳民伤财的弊病,实现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终极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正确抽取关键指标,妥善处理KPI考核与日常管理的关系。

   指标抽取是KPI考核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抽取时,应重点考虑指标应涵盖考核对象的主要工作领域,并能客观反映考核对象工作质量的高低;指标应为考核对象所能控制,对于考核对象不能通过自身努力而影响的指标,无论怎么考都没有意义;考核者应能够获取证明指标实现情况的客观数据,纯粹需要考核者进行主观判断的指标不宜轻易选取;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之所以称之为关键绩效指标,隐含意思就是说非关键的指标无需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

   考核不同于日常管理,更不能取代日常管理,KPI考核的成功推进需要日常管理的有力支持。绩效考核检测的是常规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而难以预测的异常情况则需要日常管理予以及时解决。发现问题时若不积极解决,而是希望秋后算总账,那么考核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其二,对考核方案进行解码与重新编码,构建和谐的考核关系。

   有关KPI考核失败的许多案例证明:KPI考核之所以沦为填表游戏,其关键不在于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员工认识不到位等这些表层因素,而在于HR(人力资源)经理在KPI考核中角色转型不到位,致使原本科学的考核方案在执行中蜕化变质。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宗旨,但若想当然地认为这也是员工的行为准则的话,那将是大错而特错。在个性张扬的时代,全员价值观整合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文化的整齐划一性受到了质疑,老板的经营哲学与员工的价值理念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企业战略在向员工行为的转换过程中陷入了盲区,这也就是为什么考核受抵触的根源所在。

   恃才傲物的知识型员工是难以说服的,力挽狂澜的CEO更是难以改变。HR经理在传达高层考核指令或上诉员工绩效申诉时,如果不对“指令”和“申诉”进行解码与重新编码,再好的考核方案也难以执行下去。或者说,正是借助于HR经理的翻译,老板与员工才找到了对话的平台,构建起了和谐的考核关系,消除了员工的抵触心理,使企业管理主题得以贯彻执行。

    其三,正确处理公司考核、部门考核与岗位考核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员工的工作成绩需要先转化成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而后才能达到推动公司整体业绩提升的终极效果。所以,跨过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直接对员工进行KPI考核的方式是错误的。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所在部门的业绩以及公司整体业绩的实现程度上。

   在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上,员工考核分数以部门/项目考核成绩为重、个人成绩为辅,部门领导的考核成绩以公司业绩为重、部门业绩为辅。毕竟,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个人明星。切记,绩效考核不是找茬,也不是选秀,而是一种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调控其工作方向的手段。

   作为一种管理思想,KPI考核既可以成为提升公司整体绩效的有力工具,也可以沦陷为劳民伤财的填表游戏,关键就看企业如何看待和运用。《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