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厦门检验检疫局三项行标填补国内空白

2010-04-08 07:52:3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三项行标填补国内空白

□繁 德孔维真

   近日,由厦门检验检疫局所属厦门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三项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专家审定。专家认为,这三项行标的制定,填补了国内行业标准的空白,对动物检疫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检疫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三项行标分别为厦门检科院孔繁德研究员主持的《闭合孢子虫病检疫技术规范》、《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检疫技术规范》,陈信忠研究员主持的《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检疫规程》。鉴于其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专家建议有关方面尽快作为行业标准报批、发布和实施。

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主任 陈信忠

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副主任 孔繁德

    闭合孢子虫病:

    贝类养殖业头号敌人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资料,闭合孢子虫病是由牡蛎闭合孢子虫等在宿主微细胞内寄生或者游离在结缔组织、鳃、内脏或套膜上皮中而引起的水生动物的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为OIE规定的贝类必报传染病之一。

   我国海域辽阔,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海洋资源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对于外来病源的侵入往往是防不胜防的。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报道有水生动物闭合孢子虫病的发生,但是随着国内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进口水生动物及产品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来自闭合孢子虫病疫区的国际船舶到达国内口岸时可能携带闭合孢子虫病,容易污染我国海域。该病一旦发生,无法用药物根除,在感染的前6年,会造成很高的流行率与死亡率。

   目前,闭合孢子虫病感染的诊断通常依靠OIE推荐的组织切片方法,组织学方法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虫体或观察组织损伤来监测感染的分布情况。这一技术耗时长、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且检测的灵敏度低。有报道称利用这种技术检测牡蛎样品时,低水平的闭合孢子虫病感染可能会检测不到。

   孔繁德研究小组提交审定的新标准,根据OIE提供的相关文献归纳并完善了闭合孢子虫病的形态学、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规范。研究小组等效采用了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标准性文件有关内容及OIE提供的参考文献,并依据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其所采用的方法,对人工感染后垂死的幼龄太平洋牡蛎组织,在72小时内均可检出。专家认为,《闭合孢子虫病检疫技术规范》可应用到相应口岸日常检疫和广大生产养殖者中,便于及时淘汰带虫牡蛎;对预防该病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

    致死率几近100%

   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又称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于除非洲外几乎所有地区的海水鱼类,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鱼类流行性传染病,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严重者在一周内死亡率可达100%,对成鱼也有很高的致死率。各种鱼类感染发病及死亡率各不相同,最早发病时间是孵化后1天,一般在孵化后1~3周开始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我国福建、广东等地的鱼类育苗场近年来不断暴发VER疫情,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青石斑鱼鱼苗在孵化后1~2天既开始发病,死亡率可达100%。紫石斑鱼鱼苗的发病时间则较迟,出现疾病时体长多已达30mm以上,其累积死亡率也可达70%~80%。

   2003年1月,福建漳浦的石斑鱼育苗场人工繁育的石斑鱼苗大规模发病,死亡率超过90%。当年5~6月,广东、福建的网箱养殖石斑鱼也大面积发病,造成大批石斑鱼死亡。厦门局马上立项对该传染病进行研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研究,确认引发该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2004年12月完成“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原生物学及其RT-PCR检测操作规程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厦门市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鱼类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立项,课题组先后建立了VER的荧光定量RT-PCR、普通RT-PCR、常规组织病理切片、快速组织病理切片以及电镜超薄切片等检测方法,在厦门口岸进出境鱼类种苗VER检疫以及厦门、东山等地的鱼类病害检测中应用。2007年9月,由厦门检科院陈信忠研究员领衔成立“鱼类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课题组,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007年5月,课题组开始编制《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检疫规程》,主要依据OIE发布的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诊断方法。同时,结合该实验室多年来对VER病原的研究成果和NNV检测方面的经验,对OIE推荐的其他几种诊断方法进行细化和规范,使方法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传染性鲑鱼贫血病:

    压舱水可能污染海域

   据OIE资料,传染性鲑鱼贫血病(ISA)是由正粘病毒引起的大西洋鲑鱼传染性疾病。这种传染病主要在海水鱼或接触到海水的鱼中发现,但也有在淡水鱼中暴发该病的报道,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ISA以春季多发,刚感染ISA到暴发前的数月,死亡率较低,直至大暴发。

   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来自ISA疫区的国际船舶到达国内口岸时其压舱水可能携带ISA,若排放将污染我国海域。而该病主要通过隐性感染鱼传播,建立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的检测方法标准,将为口岸检疫工作,尤其是对来自疫区的船舶、水产品及其水生种苗等的检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关新闻

    资深专家加盟“智囊团”

   2010年3月28日,厦门检验检疫局礼聘中国检科院江育林研究员为高级科技顾问。这是继张玉奎院士、谢联辉院士、毛二可院士之后,又一位资深专家加盟厦门局科学发展“智囊团”。

   江育林是我国水产病害资深专家,为亚太水产养殖中心专家,现任职中国检科院研究员,兼职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育林教授长期致力于鱼类病毒学的研究,主要从事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发病机理研究,鱼类病毒的各种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研究及鱼类免疫学研究,特别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机理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译著等)两部,获奖成果4项。

   福建省历来是对虾、螃蟹等动物养殖的大省,尤其是对虾育苗和养殖业,多年来一直是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水产支柱产业。厦门现有对虾育苗场406家,年产虾苗3000亿万尾,产值近5亿元,占全国虾苗市场份额的60%~70%。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厦门口岸每年从境外引进的对虾数量达2万~3万尾,居全国口岸之首。

   厦门局向来将水生动物检疫列入口岸动物检疫的重点。经过近20年的努力,该局技术中心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已经在水生动物检疫技术及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实验室在水生动物检疫和病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近10项科研成果,并多次获得福建省和厦门市科技进步奖。

   江育林教授加盟厦门局技术中心高级科技顾问,有利于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厦门局水产病害检验检疫领域科研技术水平的提升。(繁 德 周斌华)

    《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