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在智电前沿技术领域再获新突破
全固态动力电池与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发布
□ 本报记者 岳 倩
近日,以“科技视界”为主题的2024广汽科技日活动在广汽研究院举办。本次科技日聚焦智电前沿技术,推出了国内领先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以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这两项技术均计划于2026年装车搭载。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电磁悬挂、MLounge祺迹头等舱、MBoard2.0祺迹芯智底盘、飞行汽车等多项广汽先进技术,充分展示自主研发实力。
全固态动力电池取得重要突破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与续航里程、安全性等关键指标直接相关。广汽埃安电池研发负责人李进博士介绍, 广汽集团已初步打通了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大核心优势,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据介绍,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全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
在安全性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使电池在200°C热箱测试中不发生爆炸,刷新了高比能电池安全新高度。此外,该电池在针刺、裁切、零下78°C干冰环境、90°C高温热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测试均保持性能稳定,在穿钉、裁切等机械滥用条件下不发生热失控,显著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在电芯容量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通过尝试百余种材料方案和工艺方案,成功确立了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实现了大尺寸多层堆叠全固态电芯的制造,其容量高达30Ah,远超当前行业最高水平(10Ah~15Ah),为车规级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可以预见,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广汽集团旗下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也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引领智驾时代
汽车行业新一轮科技竞赛的主战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成为当下竞争的焦点。广汽在科技日活动上推出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可应用于复杂多变全场景,不需要高精地图,更不依赖激光雷达,而是结合视觉传感器和行业顶尖的AI算法,像人一样感知世界,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更自由、全场景的驾驶体验。
据广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陈学文介绍,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在视觉识别上具备三大领先能力:极其精准地理解复杂交通道路的能力、超强的交通信号灯识别能力、处理复杂多变场景的能力。
在决策和行动方面,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同样表现出色。凭借广汽首创的流体式时空联合规划技术,这套系统能够精准预判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作出合理、安全、高效的驾驶决策。此外,在泊车场景中,这套系统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最小误差可以控制到5cm,能够实现行业最高难度的立体车位、窄车位泊车功能。此外,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还具备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同时布局了主流的“多传感融合技术”和前瞻性的“无图纯视觉技术”两大技术路线,且都将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做到“有导航就能开”。
作为自动驾驶持续迭代的重要基础,广汽集团正积极从多个维度打造数据闭环,已投资建设广汽云数据中心、广汽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等,同时通过如祺出行推出了涵盖数据标注平台ONTIME Data Encoder、高精地图工具链ONTIME MapNet、智驾仿真平台ONTIME NexSim三大板块的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自动驾驶闭环迭代,助力广汽打造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引擎。
让研发成果惠及更多用户
一直以来,广汽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研发成果不断涌现,惠及更多用户。2023年广汽全年自主研发投入近84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近3200件,其中发明专利约占50%。截至目前,历年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过450亿元,申请专利约186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41%。
此次科技日活动上,广汽集团还展示了多项别的先进技术和人性化产品,包括电磁悬挂、MBoard2.0芯智底盘以及飞行汽车等,以及为行动不便用户群体深度定制开发的传祺新能源E9福祉车。
广汽集团方面表示,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广汽内涵,在技术创新领域加快布局、积极行动,打造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为广州乃至全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作出贡献。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