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房产>>

国务院督查组暗访建筑工程领域“挂证”乱象

2018-09-20 23:55:52 新华网

“挂证”现象屡禁不止 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亟待消除——国务院督查组暗访建筑工程领域“挂证”乱象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题:“挂证”现象屡禁不止 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亟待消除——国务院督查组暗访建筑工程领域“挂证”乱象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国务院第六督查组近日对建筑工程企业、注册人员、中介机构等明察暗访发现,在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在内的多种执业资格注册人员长期普遍存在“挂证”现象,对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亟待从根本上下大力气研究破解。

证书挂靠俗称“挂证”,是指个人将自己的资质证书挂靠到非供职企业名下,以获取报酬的行为,被《行政许可法》《建筑法》《招投标法》明令禁止。督查组发现,在建筑工程领域已经发展形成明码标价、品类齐全、规模庞大的非法“挂证”中介服务市场,提供“培训—考证—注册—挂靠”一条龙服务的黑中介遍布网络和各大城市。

据保守估算,“挂证”市场交易额每年至少几十亿元,甚至可达百亿元。督查组对国内十余家建筑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受访企业表示,为了达到企业资格审验、项目投标等要求,同时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大部分业内企业都有“挂证”行为,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

一名受访人员反映,“比起正式雇佣有资格证书的员工,企业找证书挂靠的成本要小得多。例如,中等项目聘用一级建造师年薪30—50万元,而挂证只需每年6-8万元”。

许多非从业人员为了“挂证”而考证,形成“干活的没有证,有证的不干活”怪象。通过对北京一家建造师考试培训机构暗访了解到,有许多参加考试、取得证书的人根本没有行业从业经验,什么证书值钱就考什么。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坦言,“建筑业工种繁多,我们有些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不善于考试,有的考了很多年都考不过。”

督查组发现,建筑工程领域“挂证”各方参与者形成了黑色产业链、利益链:持证人不用付出实际劳动即可获得高额回报;租证企业提升了资质档次和竞标筹码,节省了人员成本;中介机构牵线搭桥,获取暴利。

“先造假,再造房”,证书挂靠给建筑工程项目监管和质量安全埋下严重隐患。经向业内人士了解,近年来“楼歪歪”“楼脆脆”等问题工程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与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持有人)管理缺失有关。

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挂证”现象的清理整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难题。由于监管手段有限,处罚力度较轻,难以形成有效震慑,“挂证”现象仍屡禁不止。

督查组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全国范围的违法“挂证”乱象进行彻查,对违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切实加大监管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斩断挂证背后的利益链条,形成“个人违法行业禁入,企业违法危及生存”的震慑效应;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应用,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从根本上消除违法行为的政策空隙。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