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通讯>>

当心智能手机黑洞

2017-04-20 11:26:44 中国消费网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目前平均每天截获的智能手机新增恶意程序样本超过5万个。那么,这些恶意程序对我们每天都用的手机有什么危害?又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大量生产制造这些恶意程序?相关调查发现,云平台成为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

恶意程序样本

一年新增1800多万个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手机网民已将近7亿。在这样一个数字面前,智能手机的信息安全不容忽视。而现实当中的数据显示,移动端频频爆发的恶意代码等威胁,却在日益严重地困扰着每一个手机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那么,在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着手机的信息安全呢?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一次智能手机产品信息安全的专项风险监测,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智能手机存在信息泄露问题。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在移动终端的病毒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一年当中智能手机新增恶意程序样本1800多万个,平均每天截获新增恶意程序样本也高达5万多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质检中心技术总监李倩介绍说:“近两年安全事件的确呈一个下降的趋势,达到了20%多;但是在移动终端这一块,呈上升的趋势,已经高达50%,甚至相比前两年已经上升到18%左右。”

40批次手机测试

9批次暗中收集用户私密信息

工程师随后对所有手机样品进行了测试,在专门的测试软件监控下,总共40批次手机样品中,发现有9批次手机中的相关软件在未提示用户的情况下,暗中收集手机用户私密信息。工信部电子五所质检中心安全工程师李乐言表示:“这个就是尝试获取追踪你的位置信息,它是在后台进行的,如果没有相关提示的话,用户是完全不能察觉的。”测试发现,大多数手机在木马启动的时候,都会弹出提示框;但个别手机却毫无动静,任由测试木马暗中读取隐私数据。

李乐言透露,除了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要求外,目前的进网标准还对预置软件提出了安全提示等要求。据了解,存在于手机当中的各类应用软件都会因功能需要,要求获取用户的相关权限,比如地图软件需要获取位置信息、聊天软件要求获取通话记录信息等。但按照要求,获取这些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必须要经过用户同意。 (杨文)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