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电子>>

不忘初心努力做最智能的空调

2016-05-27 15:35:56 珠江时报

不忘初心努力做最智能的空调

志高空调专注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投入10亿历时3年研发云空调系统

■志高空调的生产车间,志高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员工的认真与创新。

■黄锡乾在操作生产设备。

黄锡乾

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成绩

“才过了半年,当初一起来志高工作的20个校友只剩下5人,我也曾经有过辞职的念头。”2002年,中专毕业的黄锡乾便来到志高工作,和其他流水线工人一样,在车间重复着机械而又单调的工作流程,不少校友选择辞职。而在黄锡乾动摇之时,一次特殊的加班经历让他沉下心,认真面对眼前的工作。

用心工作的黄锡乾很快就被调往维修部。在那里,黄锡乾除了和同事将报修的工件维修好,还从源头上发现并解决了工件损坏的根本原因。而氦检漏系统的发明更是有效防止设备的电控系统,在使用两三年之后频繁出现的烧坏或粘死的现象。

“只要不放弃,用心对待工作,就能成功。”志高提出云空调的理念后,黄锡乾被分派到为云空调寻找新泵油,开启了长达半年多的漫长实验。由于这一项目在行业内没有任何借鉴经验,黄锡乾只能一次次地试验,再一次次地失败,从无数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找到了适合云空调的泵油。

“上世纪90年代,空调还是个稀罕物,企业只要能造出空调就能卖个好价钱。”回想起国内空调行业的黄金时期,志高空调项目管理主任专员黄锡乾不禁感慨,转眼20年不到,空调行业已经由暖转寒,很多空调企业不得不接受减产甚至停产的事实。

幸运的是,志高空调凭借专注和创新,率先从行业寒冬里挣脱出来,坐稳国内四大空调家族的席位。在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看来,志高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与企业的工匠精神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在什么时期遭遇什么样的困境,我们始终坚持初心——造世界最好的空调。”李兴浩说,在这一理念的作用下,志高花费10亿元、历时3年研发了云空调系统,顺利带领志高走出行业寒冬,迎来发展新机遇。

实验半年多

终于找到云空调的理想泵油

从制冷到节能可靠、从静音健康到时尚美观、从定频到变频、从变频到智能……随着空调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空调的功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深谙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留住顾客的志高空调,于2009年就提出了“云空调”概念,这一概念在全球空调行业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当时,任职于工程技术部的黄锡乾,面临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维持空调真空泵的稳定。“真空泵的真空指数一旦超过一个数值,空调的制冷效果就会出现波动。尽管这一现象并不明显,但是对于追求完美体验的云空调来说,是不允许的。”

想要让真空泵持续稳定地运转,唯一的办法就是寻觅新的泵油。于是,从那时开始,黄锡乾和同事的工作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换油实验。由于当时行业内还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黄锡乾只能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泵油清单,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实验。

为了加快实验效率,黄锡乾每天都要同时对4台真空泵进行实验。从加入5g新的泵油开始,在真空泵运转了1个小时、3个小时、8个小时之后,检测真空指数是否低于指定数值。如果实验成功,再逐步增加泵油的计量,进行10g、15g、20g的泵油实验。

“真空指数又超标啦!”这是黄锡乾当时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意味着10天的实验甚至是1个月的实验白做了。原来,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合格的新泵油必须经得住连续三个月的实验。然而,很多泵油往往在试验了两个星期之后就重新暴露出稳定性差的问题。

“当时真的很崩溃,无论是网上搜到的还是供应商推荐的泵油,我都试验过了,但是就是不达标。”黄锡乾说,冗长的试验周期和屡战屡败的实验结果让他倍感挫败,甚至在“走投无路”之时,买了无油干式真空泵进行实验,但是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泵油?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实验之后,黄锡乾开始反问自己,为了找到这一答案,他重新梳理了这大半年来的实验结果,总结出了新泵油的确切模样——不溶于水、不受温度影响、不被冷凝器挥发油污染……

最后,重新出发的黄锡乾很快就找到了这款心目中的泵油——氟油。“只要不放弃,用心对待工作,就能成功。”黄锡乾说,使用氟油进行联机抽空的效果很好,即便是试验了3个月之后,真空泵检测出来的真空指数依然可以保持在指定数值以下。这次实验的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真空度稳定性问题。如今,氟油已经应用于所有志高云空调。

发明新系统

从源头解决设备损坏问题

在志高,像黄锡乾这样在岗位上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的例子并不少见。在黄锡乾看来,志高的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创新,更体现在用心。

站在流水线的上游,顺着传送带的运作方向往前走,查看传送带里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否产生气泡,检查完毕再折回起点,继续查看下一组“两器”,整个流程耗时3~5分钟。

2002年,中专毕业的黄锡乾来到志高之后,也像其他流水线工人一样,从早上8点开始,在车间不断地重复这3~5分钟,直到晚上8点。“遇上旺季赶工的话,还有可能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黄锡乾说,当初和他一起来到志高的校友共有20个。半年后,这个数字锐减到5个,很多人因为吃不了这份苦选择辞职。

眼看着校友一个个离去,背井离乡的黄锡乾也有点摇摆不定。然而,这样的想法在他和车间领导一同经历了加班之后就淡去了。原来,为了完成特殊时期的订单任务,无论是段长、线长还是厂长,都会在车间现场和一线员工一起加班作业。

“线长加班并不是在现场监视员工干活,而是不断扫描各个生产流程和员工岗位,一旦发现效率低下的环节,就会示范并纠正。”黄锡乾说,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车间领导还会主动顶替员工的岗位,让员工从疲惫的工作状态中暂停下来,得到短暂的休息。

这次特殊的经历不仅让黄锡乾的心渐渐定了下来,更改变了他的工作态度。很快地,黄锡乾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从车间调到工程维修部。在维修部任职的5年里,黄锡乾和同事除了将报修的工件维修好,更是从源头上发现并解决了工件损坏的根本原因。

其中,由黄锡乾和同事发明的真空氦检漏系统,便有效防止设备的电控系统在使用了两三年之后频繁出现烧坏或粘死的现象。“由于这个故障涉及维修以外的技术要求,以往我们只能请外面的厂家进行维修,每次维修成本高达1000元~2000元。”黄锡乾说,改用新系统至今,设备再也没出现类似问题。

潜心研发3年

依靠云空调走出行业寒冬

在上世纪90年代,空调是个稀罕物,只要生产就能盈利;在2000年,有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政策扶持,行业盈利也不算难;但是从2010年开始,空调行业的良辰吉时已经远去,所有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空调行业寒冬已经到来的事实。

“压低成本、大量生产的商业模式已经步入发展瓶颈,不转型将是死路一条。”李兴浩意识到,想要走出行业寒冬就得回归初心——“造世界最好的空调”。为实现品牌的高端化发展,从2009年开始,志高空调开启了长达3年的云空调计划。

企业收益下降、研发进度缓慢,在研发云空调的3年中,转型带来的剧烈阵痛给志高带来了严峻考验。“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无旁骛地工作,按照高品质、高技术、高性价比的产品理念,咬牙坚持自己的路子。”李兴浩说,最终,耗资10亿元的全球智能云空调大数据中心于2012年横空出世。

令人意外的是,志高空调并没有第一时间将这款空调推向市场。相反地,而是通过体验店的形式供顾客体验,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二度优化。现在,志高空调的云空调系统已经发展成熟,具备千万级的运算能力。其中,由志高开发的智能王空调一共拥有58项智能云功能。

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的周监测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3日,在整个空调零售市场的零售量同比下滑16.5%的背景下,志高空调零售量同比增长为16.7%,也是国内空调四大家族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企业。显然,志高已经走出行业寒冬、破茧成蝶。

用心做好产品就不怕经历行业寒冬,像黄锡乾这样的工程技术以及技术研发人员在志高还有很多,他们为志高的长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兴浩认为,无论是早期的节能空调,还是中期的变频空调,亦或是现在的云空调,志高都秉持着“造世界最好的空调”的初心和工匠精神,全身心地专注于空调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放弃投机心态,扎扎实实地提升质量。

对话

坚持专业专注坚持技术创新

问:您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志高的工匠精神优势如何体现?

李兴浩:工匠精神不仅要扎实的质量,更需要有开创性的创新。志高作为行业唯一专业做空调的品牌,成功把固化抽象的智能化概念专注地释放到空调产品上;另一方面,又在智能空调领域上先发制人。志高在2012年就推出全球首款智能云空调后,便顺势搭建了行业惟一智能云空调大数据中心,成为空调行业智能云技术标准制定者。

志高的工匠精神就是要23年专业专注、精益求精、放弃投机心态,扎实质量、扎实创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突围并实现品牌的高端化转型,家电企业除了要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还得要秉持“工匠精神”。

问:眼看其他同行纷纷涉水空调以外的领域,为什么志高却选择坚持主推空调?

李兴浩:多元化是许多行业、企业无法抵抗的诱惑,品牌延伸是大多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选择,但是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多元化的速度、延伸幅度是和企业自身的驾驭能力和品牌包容能力相匹配的,缺少品牌基础的多元化无异于饮鸩止渴。志高一直坚持专业专注、坚持技术创新,将自己定位为专业化的国际空调制造商,在定位上充分聚焦,以空调品类的技术优势和制造优势为突破国际市场的核心,实现从产品国际化到品牌国际化的跨越。

文/珠江时报记者

周钊泷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