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建材>>

开锁师傅不确认是否户主“立等开门”令人担忧

2014-12-03 14:45:09 大河网-大河报

开锁商铺的门店

   □记者杜一格文李超然摄影阅读提示家门钥匙丢了,回不了家,实在让人为难。面对家属院附近配钥匙的、开锁铺的以及贴在楼洞内的各种“开锁公司”的小广告,哪家值得信任呢?号称“公安备案、工商注册”的开锁公司是否真有资质?连续几日,大河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事件]

   上周六下午,开封市民乔先生不慎将钥匙锁在家中。情急之下,他赶到附近一家开锁铺寻求帮助。乔先生称,被求助的开锁铺老板很是爽快,二话不说赶到现场直接开价,开防盗门30元,开里面的木门30元,俩锁“优惠酬宾”共计50元。“随后开锁铺老板用三分钟打开了防盗门锁,又拿出随身的一张卡片用三秒钟‘刷’开了木门锁。整个过程,我俩几乎没有对话。他收费后便离开,连往屋里看一眼都没有。”

   无独有偶,本周一记者接到开封市民吕女士的热线电话称,她也遇到了同样“爽快”的开锁公司的师傅。“钥匙锁家里进不去,拨打门上贴的开锁公司电话后,开锁师傅来到瞬间便将防盗锁打开,收费70元。”

   尽管如此方便,但乔先生和吕女士也不禁有一些担忧。他们纷纷表示,开锁师傅问都没问我们是不是这家的住户,更没有查看任何证件,开门后收了钱就走。“要是随便来个人让他开门,也这么干脆地给开了,这不很容易遭贼吗?”

    [乱象]

    开锁广告随处见,居民极无安全感

   昨天下午,大河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大梁路、晋安路、东环北路3个大型社区,随机抽取其中多个单元楼的住户,对开锁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在这些单元楼中,几乎每户的防盗门或外墙上都贴有寸长小广告,有的被撕去一半,有的被覆盖边角,大多清晰可见。其中开锁公司电话小广告最多,格式多为上下两行,上写“公安备案”,下为8位数的电话号码,其中不乏多位同数的“靓号”。

   居民陈女士称自己家是双职工,中午回不来,晚上回家有时会发现家门上又“覆盖”上新的开锁小广告,感到很没有安全感。“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打开家门怎么办?哪家开锁铺真的有备案?需要开锁时找谁帮忙安全?”

   记者发现,其中某些小区大门前挂有“小商小贩禁止入内”的警示牌,然而行人走路或骑车出入未受任何阻拦。晋安路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张先生称,贴小广告的人很隐蔽,你稍不留神儿他就进来了,挨家挨户悄悄贴,很难管。

    [堪忧]

    开锁师傅或凭证件或靠直觉确认客户

   采访中,记者根据居民家门前的开锁小广告随机记录了8家开锁公司的电话,以住户身份打电话联系对方要求开锁,得到的回应却不太一样。

   电话中,这些公司给出的开锁价位(一个门)从40元到80元不等,且大部分表示“立等可开”。与此同时,记者刻意提出自己无法证明是房主,部分开锁师傅表示必须有身份证才能开锁,也有公司称能说出屋内个人物品就行,其中有两家开锁公司称,开锁师傅过去一看就能判断是不是房主,“或者你找个邻居证明一下就中”。

   此外,这8家公司均称自己已在公安局备案,但当问到前来开锁的师傅是否持有上岗证时,这些公司统一称开封的开锁师傅都没有上岗证,顶多只有自己公司印发的工作证。当记者追问这些公司的名称和认证编号时,有6家公司爽快答复,其他两家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态度,不愿告知挂断电话。

    [提醒]

    求助开锁先报备,户主、开锁人要互相认证

   门锁是一个家庭的重要安全防线,这么多“立等可开”的专业开锁公司能够悄无声息地在居民防盗门上不断“刷新”广告,且均称自家“放心可靠、公安备案”,同时对户主的身份认证存在安全漏洞,实在让不少居民感到“极无安全感”。

   对此,记者联系开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事进行咨询。该负责人表示,的确存在一些“开锁游击队”,只为赚钱而不对要求开锁的人进行身份认证,还有一些小区的物业及保安管理不严,对于陌生人进出不加询问,很容易出现安全死角,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现在全市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开锁公司共有37家,其中43名开锁人员进行了正规注册和报备手续。”

   “居民需要开锁时,最好的办法是先到居住地的属地派出所进行报备,再求助正规开锁公司,随后在民警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让开锁师傅打开房门。”该负责人表示,如遇非常紧急的特殊情况,市民在求助开锁公司时,一定要做好认证工作,与前来开锁的师傅彼此出示证件并验证、核实身份及资质信息。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