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经营>>

《少年不可欺》维权 业内称陌陌设营销骗局优酷躺枪

2014-12-02 09:00:38 广州日报

  业内人士称或是事件营销骗局


  近日,一则《少年不可欺》的维权帖火了。发帖者名叫NIKOEDWARDS,今年19岁,是一名来自广东的高中毕业生,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该帖称,两大互联网大牌优酷和陌陌涉嫌通过欺骗手段,抄袭其“气球拍摄地球”的创意。该帖涉及保护青少年创意和维权意识,很快就在网上引发讨论,包括章子怡等大腕都站出来声援该少年。不过,该事件恐怕又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完美策划”。

  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署名除外)

  最近几天,一篇《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工具上引起热议,一名叫NIKO的广东少年指责优酷和陌陌剽窃了自己关于气球太空拍摄计划的创意。根据邮件来往记录显示,NIKO组织的6人团队合作了一个气球航拍项目,并将创意公布在公共号上。此后,优酷方面联络到NIKO邀请合作录制创意短片,但后来合作没有进展下去,优酷方面却发布了同名广告宣传片《追气球的熊孩子》。

  NIKO方面表示:“优酷和陌陌在骗取了我们的信任之后,优酷员工王某以拍摄的名义问及了我们设备的内容以及制作的过程。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他问我们的问题,不是为了算入拍摄预算,而他所谓的合作,其实就是想窃取我们的拍摄方式以及想法。”

  昨日,优酷方面承认,10月8日团队找到NIKO,10月10日正式邮件咨询合作意向,但一周后,导演从实际执行角度评估后选择放弃与NIKO台作,从北京当地寻找演员进行拍摄。11月4日,项目负责人邮件通知NIKO不进行合作的决定。

  对于是否构成侵权?优酷表示,即使在法律范畴内尚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但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在此公开表示歉意。在反复追查中,优酷认为视频《追气球的熊孩子》存在“视频标题与NIK0的文章重名;故事脉络与NIKO的经历有类似的地方;其中地球的图片与NIKO发布的照片重合度较高”等问题。(广州日报记者薛松)

  无聊:太空拍地球 不是少年首创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也指出,其实这个创意本身就来源于国外,并非他们首创,NIKO的说法也不实。早在2010年,英国一家IT公司的负责人罗伯特·哈里森就萌生了这个创意。2012年9月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道,一名19岁孩子用300英镑,耗费40小时,将一个带有GPS、无线电和微处理器的拍摄装置用气球送至33592米的高空,在气球的平流层拍摄到堪比NASA出品的太空大片。BBC也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将短片上传YouTube上与网友共享。还有,美国一位父亲,用iPhone手机的拍摄和GPS定位功能,也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2012年,一名美国中学生在圣诞节这一天也利用气球在3万米外的高空拍摄到了地球上奇妙景观,并将其上传在社交网站上供网友共享,引来10多万名网友点评。这名中学生还因此受邀到当地电视台节目中讲述事件经过。

  即便在亚洲,气球拍地球也不是首次。2012年,几名日本少年展示了自己的拍摄成果。2013年,几名韩国少年也实现了这一壮举。

  在淘宝网上,搜索“高空气球”,与视频中同款的气球均有销售,最大规格的气球飞行高度可达38000米。理论上,只要气球不在高空爆裂,再加上广角镜头的鱼眼效果,就可以看到短片中呈现的蓝色地球弧面。

  律师:套取创意若属实 构成缔约过失

  优酷的做法是否构成侵权呢?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表示,我国《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本案中,少年如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记录,证明优酷工作人员借磋商拍片为名套取其放飞气球经验属实,我认为优酷构成缔约过失。

  在《少年不可欺》原文中,少年还指责优酷在其拍摄的视频中盗用了少年放飞的热气球航拍的照片。那么,热气球上相机自动拍摄的照片受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实践中,法院为保护商业秩序,对此类照片的保护还是采用了比较宽松的尺度,如引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主张自己有著作权并进行维权,被法院支持也并非没有可能。

  而且,即便热气球航拍照片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本案中少年还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原则性规定进行维权。

  业内:陌陌借题炒作 优酷莫名“躺枪”

  不过,有业内人士昨天在观察了整个事件的酝酿经过后表示,这可能是陌陌一次精心策划的事件营销,优酷则是莫名“躺枪”。

  有眼尖的网友指出,陌陌的回复充满人文关怀,而优酷的回复则有些潦草。少年文中指责的,主要是直接剽窃创意的优酷制作方,陌陌作为一个委托拍摄方,最后完全可以通过道歉和赔偿解决事件,而不伤害到自己。这件事迅速发酵至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讨论,宣传效果已经非常显著。

  一位网络推手JIMMY昨日告诉记者,整个《少年不可欺》事件可能就是一场骗局,19岁少年背后或有高人指点,并有网络推手炒作。“你看这名19岁少年的回应,用词这么老练,能在24小时内在朋友圈病毒式传播,背后肯定有人推动。并且,把自己装扮成楚楚可怜的弱者形象,博得同情,并且和当前最有名的公司扯上关系,让人感觉亦真亦假,想不怀疑他都难。”他说。

  他还认为,陌陌是整个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这或许是陌陌的一次精心策划的事件营销。他表示,陌陌因为其基于陌生人交友的核心功能,被称为“约会神器”,这一标签造成了陌陌初期的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4月,陌陌注册用户达1.2亿。但陌陌自问世起就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受当下净网行动的影响,不转型的结局或和快播一样,早晚会面临非正常死亡的结局。

  从今年开始,陌陌转做熟人社交,试图转型和“从良”,不过,在微信朋友圈的强势下,陌陌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在回复中,陌陌这个词多次出现。广告视频也被放在文中,强制网友观看。这极有可能是陌陌的一次事件营销。而优酷则跟着“躺枪”,搞得名声臭不可闻,被陌陌利用了。”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