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记者陈郁)国家住宅产业基地近日正式落户南京溧水区,投资方卓达集团将在这处绿色建筑产业园里,用回收来的废渣或是秸秆制作新型建筑材料,然后拼装建造成住宅。
“煤渣、钢渣甚至秸秆都可以成为我们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南京卓达集团南京区域负责人翟刚全介绍说,他们自主研发的新型绿色建材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很不起眼的工农业废弃物。除了农业废弃物(麦秆、稻秆、棉秆等)、工业废弃物(煤矸石、各类尾矿等)外,还有混凝土、砖头、碎玻璃等建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如何将这些没有用的“垃圾”变废为宝呢?翟刚全介绍说,这些垃圾将首先被打碎,然后通过再塑的独特技术处理,进行加工合成变为可以使用的新型绿色建材。目前建筑垃圾资源的利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经过筛选、粉碎、加工、搅拌、铺装、成型的工艺流程和新技术处理后,可生产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保暖抗震及无限可塑性的新型绿色建材和产品。而按照他们在溧水投资的一期项目运行后,每年回收的废物再利用将可以超过300万吨的规模。
用这种新型材料搭建起的房子质量如何?翟刚全说,他们用回收材料建造的房子已经出口俄罗斯了,不仅在极寒地区使用而且抗震能力也比普通住宅要强。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所有房屋的建造都在工厂车间内可以完成,这样一来,房屋实际坐落的地方完全看不出灰尘,工人只要在现场拼装就可以了。
根据测算,用模块式拼装的房屋,平均可以缩短施工周期90%以上,节省人工成本4/5;提高劳动生产率8-10倍。以搭建一个500㎡的三层别墅为例,传统施工周期为180天,卓达新材施工周期仅为10天;传统建筑一平方米人工的成本至少500元,用卓达新材则可实现人工费用降到50元,直接节省450元。而最快在明年上半年,南京市民就可以在溧水区看到这种拼装房子如何在车间里造出。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