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汽车>>

高零整比吞噬保险商利润 多方博弈重构售后利益链

2014-10-16 09:06:47 每日经济新闻
    10月10日,中国保监会联合十部委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被市场认为将改变汽车行业利益分配格局,也意味着目前汽车流通领域占有重要比重的售后维修利润,将产生新的分配方式。而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的车险行业,则意欲在新的利益格局中重树地位。
   记者了解到,明年初,新的车险计费方式正式实施,新的计费方式或将分为基础保费和风险保费两部分。基础保费将基于新车零部件价格制定相关系数,风险保费参照车主维修保养车辆的情况而制定。
   “《指导意见》旨在打破4S垄断的汽车维修业务范畴;而更深层次的利益博弈在于,掌握用车大数据的保险公司将结为联盟,通过车险标准改革等方式,参与到汽车售后维修的利润分配当中。”一位熟悉车险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这将有利于打破4S店通过原厂配件垄断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车险业瞄准15%盈利水平
   一位车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车险定价主要参考因素是新车购置价格,“由于各品牌零部件售价及维修价格相差巨大,这一定价原则并不合理。”
   记者独家获悉,2015年1月起,新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核算将正式实施。经过此前多轮调研和征求意见,新的车险费率将分为基础费率和风险费率两部分,份额占比或分别为30%和70%。通过费率市场化的变革,“一车一价”的车险标准将形成。
   在基础费率部分,考虑公布零部件价格核算,对每一款车型单独核算基础保费。“未来消费者选购新车时,‘零整比’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车险无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帅勇表示,这也意味着同价位的新车,基础保费差别巨大。比如,通过保监会通过对大量零部件价格的大数据统计显示,同一价位车型的零部件价格差别甚至多达数万元。
   与欧美市场汽车零整比1.5~2的普遍额度不同,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数据显示,不仅奔驰等豪华品牌的零整比为1273%,卡罗拉等家用轿车的零整比同样超过600%。
    上述车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基础费率的调整,新车零整比将更为透明。
    在风险费率部分,通过车主使用状况和维修习惯核算费率标准。不同车型的出险率、赔付率差别同样很大。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商业车险不能仅依附4S店存在,导致车险利润率极低。来自保险行业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车险整体利润水平仅为4%,与其他国家相去甚远。根据国际惯例,商业车险行业的利润水平为10%~15%。这也是推动车险改革的重要原因。
    “原厂件”价格过高将受制约
   根据《指导意见》,汽车维修行业将更加强调维修技术信息的公开,破除零部件和维修渠道垄断。“这意味着汽车维修和定损,将摆脱4S店主导的价格体系,”车险无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帅勇告诉记者,车险理赔也将改变目前依附于4S店的状况。一直以来,汽车生产企业控制“原厂件”渠道,形成价格垄断,从而导致车险行业亏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车险理赔中零部件的采购支出占维修费用的70%~75%。
   一位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零部件定价完全由生产企业决定,定价机制并不明朗。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原厂件”价格远高于其他渠道生产的零部件价格,同时在目前汽车三包等规定下,“原厂件”也是车辆维修保养的主要来源。
   “实际上,市场对于‘原厂件’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位汽车维修人员告诉记者,将来高质量的“品牌件”等其他零部件的认可将吸引更多车主。
   记者获悉,保监会正在推动建立零部件认证体系。未来,“品牌件”与“原厂件”将通过不同代码进行溯源,由于两者存价格差异,将核算出不同风险的保费。通过价格杠杆,制约“原厂件”价格过高的情况。
   除了零部件来源的变化,《指导意见》还对汽车专项维修加以鼓励,据《指导意见》第六条,“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以破除4S店在维修领域的垄断。
    利益链条或重构
    通过上述方式,汽车行业利益链条的重构不可避免。
   在市场竞争下,经销商盈利开始向售后转移,而分摊售后利润,则将消除汽车流通和售后暴利的难题。“这才是解决汽车维修暴利的本源。”上述车险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汽车行业反垄断背景下,有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带来的最大影响,可能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盈利模式的改变。“现在主要利润在主机厂、4S店等利益主体,他们依靠垄断来赚钱。渠道垄断被斩断之后,这一盈利模式难以维系,零配件的价格会下降,而售后环节的利润会平均化。”上述汽车维修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