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维权>>

中消协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的调研报告显示 超九成“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

2023-03-22 14:16:58 中国质量报

中消协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的调研报告显示

超九成“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

本报讯 (记者 王惜纯)自立测评标准、涉嫌虚假测评、“以商养测”类问题突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研报告称,超九成“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过半“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模式,测评公正性难以保证。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主要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以实现择优汰劣的目标。

中消协表示,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第三方测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严重干扰。

本次调查涉及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主要动因是了解真实使用体验和挑选出最具性价比的商品;具有专业性的作品更受消费者喜欢,九成以上消费者认可“第三方测评”博主或团队的作品及专业性;近九成消费者会向其他人推荐“第三方测评”作品及商品,七成以上消费者会因部分负面信息而不再关注该作品;针对消费者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的情形,九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测评者应对测评结果负责。

报告中“第三方测评”体验式调查指出,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问题;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另外,目前,整个“第三方测评”市场处于发展前期阶段,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

“从事商业行为测评账号应进行统一备案管理。”依据此次调查结果,中消协呼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应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强化对于测评人员审核,推进实名制认证,使测评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营造良好的“第三方测评”环境;夯实“第三方测评”主体责任,做到“谁测评、谁负责”;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消费投诉的“绿色通道”。

中消协表示,将继续对“第三方测评”这种商业营销宣传模式进行监督,重点是对“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测评监督。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贵州省铜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你送我 ...

  • 湖北省兴山县市场监管局围绕热点食品 ...

  • 河北省大城县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 ...

  • 福建漳州市全力推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 ...

  • 原州区:打造肉牛全产业链 助推肉牛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