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餐饮学院>>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关于“粽子”的那些事儿

2022-05-25 18:37:02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5月25日讯(记者 施晓娟)龙舟雨至,粽米飘香,端午佳节将至。粽子、咸鸭蛋等传统节令食品已经进入消费高峰,为广大消费者迎接一个安全祥和的端午佳节,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端午消费提示。

1、选购粽子需细看

市场中主要有预包装粽子和无包装新鲜粽子。对于预包装粽子,要注意查看包装是否有破损、漏气或胀袋等现象,若包装破损,易侵入微生物导致粽子变质;对于新鲜粽子,需查看粽体形状是否完整,有无色变或霉点等异样。新鲜粽子保质期短,建议按食用量购买。

2、自制选料重卫生

家庭自制粽子应选择新鲜食材。在选购粽叶时,不要过度追求粽叶颜色,粽叶呈墨绿、黄绿、淡黄都属于正常颜色。制作过程中应确保馅料新鲜、器皿工具清洁干净。捆扎粽子尽量采用素色棉麻线,松紧适度。

3、正确贮存有技巧

端午时节环境温度较高,粽子营养物质丰富且含水分高,容易酸败变质。建议:真空包装粽子保质期较长,可置于冰箱冷藏室或室内阴凉处存放;市场上购买的无包装自制粽子保质期短,应在冰箱冷藏条件下存放;自制粽子或购买的未熟制粽子,应尽快煮熟,沥干水分后装入保鲜袋中冷冻。

4、食粽宜热讲均衡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冷粽子,尤其含有油脂的肉粽,不易消化,而蒸煮过程可使糯米中的淀粉发生糊化,利于消化,因此粽子需蒸熟煮透后食用。粽子中淀粉、脂肪含量较高,且粘度高,易引起消化不良,建议适量食用。食用粽子时可适当搭配富含蛋白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果蔬、蛋奶等,既均衡营养,又助消化。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