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启用船载危险品集装箱智能监控系统

2019-11-02 18:27:3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2日电 (于俊 陈涛 梁跃)由上海洋山港海事局与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联合开发的“E核载”船载危险品集装箱智能监控系统2日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宣告启用,该系统将逐步在上海港全面推广。

近年来,由于货物装载不当尤其是危险货物积载隔离不当引发的恶性海上事故屡见不鲜,给港口、人员、船舶、货物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01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01万TEU,较2014年增长了19.06%,其中危险货物集装箱吞吐量88.75万TEU,较2014年增长了25.01%。集装箱危险货物的吞吐量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且增速明显高于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当年,上海海事局查获集装箱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违反积载隔离规定的案件14起。在此背景下,“E核载”船载危险品集装箱智能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E-核载”系统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全面性。系统整合了来自海事申报审核系统的危险货物申报信息和自动化码头作业管控系统的装卸作业信息,能够对所有进出港船舶载运和装卸的危险货物集装箱进行监督,相较于传统采取登轮抽查的监管方式,监管覆盖面更广,执法效率更高。

二是智能性。系统能够自动提取船舶载运的危险货物信息,并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相关要求对船载危险货物的积载、隔离情况进行核查,实现自动抓取、自动比对、自动提醒的功能,提升海事智能化监管水平。

三是实效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船舶装卸货信息,及时对危险货物集装箱的实际装载位置进行核查,一方面,弥补了传统监监管方式中仅能对装载计划进行核查的弊端;另一方面,能够及早发现并消除因实际装载位置与装载计划位置不一致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是可追溯性。系统利用数据交换网络的便捷性,实现数据处理模式从线下收集和分析向线上自动流转和共享的转变,使危险货物集装箱的运输具有可追溯性,提高了对危险货物事中、事后监管的能力。

据洋山港海事局副局长杜羿卓介绍,“E核载”系统的启用,是落实“把洋山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现了对船舶载运危险品集装箱的全方位监管和全过程监控,在保障船舶运输安全、保障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安全高效运行、提升港口营运效率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完)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