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从“冷门专业”到“高频词”,人工智能掀浪潮

2018-05-13 15:35:22 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成都5月12日电(张睿)相机可以根据人脸识别进行美颜,手机因为语音交互而不再冷冰冰,网购可以通过购买记录进行个性化推荐……人工智能仿佛在蛰伏多年后,一夜之间走进千家万户。

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场夏季研讨会上,人工智能研究正式确立。在60多年“三起两落”的沉浮变迁中,人工智能的发展既经历过“寒冬”,也经历过“暖春”。21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准备迎接它的黄金时代。

在成都召开的欧美同学会首届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大会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黎江向大家介绍了“高IQ”的微软小娜和“高EQ”的微软小冰。这两款智能机器人,前者侧重通过语音交互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后者已经能够理解人的想法、苦恼和情绪。“微软小冰会写诗,也在作曲,还能主持电视节目,”黎江说,“人工智能正在经历由点到面,最后走向整体的大变革。”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在随后的40年里,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还为我国引入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理念,提升了民众的科学认知。科学技术已不再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它逐渐渗入到各个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经济社会、教育教学、医疗健康等深度融合发展。

1999年成立的科大讯飞,是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主板上市公司,其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R)发布的“2017年全球50大最具技术创造力企业”榜单中,科大讯飞排名第6,同时拔得中国区排名头筹。

去年,科大讯飞在安徽开通了全国首家人工智能医院,把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云无线延伸到基层医疗单位。同时,讯飞“智医助理”成为全球首次通过国家医师资格测试的机器人,实现帮助基层医生进行全科辅助诊疗,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效率,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再次成为“高频词”。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担负着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虽然在开发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的很多相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中国智能产业还在形成过程中。“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一定要下大力气集聚人力,形成上下游聚集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说,“多地方为了吸引专家,开出高工资、学区房、落户口等条件,但地方政府更应当做的是为人才培育良好的生态。”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