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中国扩大开放政策陆续落地 市场反应积极

2018-05-13 12:21: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张文绞)在4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中国官方宣布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过去一个月,中国这些扩大开放的具体举措陆续落地,效果初显,而国内外各方也作出积极响应。

4月11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公布金融业对外开放具体措施和时间表;4月1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实施;4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

金融业、汽车行业、船舶行业、飞机制造业,均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计划取消外资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比限制。

政策利好,市场也作出积极响应。进入5月,瑞银、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益博睿等先后向中国提出申请,希望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过去一周内,野村控股、摩根大通两家外资机构先后申请在华新设控股券商。

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一系列开放措施、开放步骤都很精准,在保持自身定力下扩大开放,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有益。

易纲近日也表示,扩大金融开放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选择,通过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有序把握开放节奏,在开放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控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在多方面迈出大步,在金融服务、资本项目管控、汇率体系的形成乃至投资便利方面都有具体措施落地。

他说:“总结来看,第一,过去几年来,中国的战略方针把开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把开放纳入其中的;第三,目前开放的具体措施正按照顶层设计、国家战略一步步在做。现在的开放,是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过去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进行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中国的开放是中国自行主动的开放。当然,国际资本和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政府加快开放,以全面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黄志龙说,40年前,中国的开放路径是区域间梯次开放,如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从局部地区到全面开放。40年后,中国的开放路径发生了变化,是行业的渐进式开放,从最早竞争性比较充分的制造行业,到近期逐渐开放金融业,未来还将逐渐开放教育、医疗等服务业。

“这些开放是一脉相承的,是渐进式开放的不同阶段。”黄志龙说。

随着政策陆续落地,可以预见,中国新一轮渐进式开放规模将不断扩大。金融领域,包括第三方支付、征信等已有外资企业申请进入,证券行业、银行业的相关政策也在逐步落实;汽车领域,降低进口关税和取消外资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比限制这一政策,也将在未来逐步落实。

新一轮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开放节奏明显加快,专家认为,当前中国金融监管能力进入“升级期”,以适应金融全面开放的挑战。(完)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