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报告称中非共建产业园代表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新趋势

2017-08-30 15:15: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9日在北京发布《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6-2017)》,称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产业园的最大挑战是安全和融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达30多个,建设中的产业园70多个,几乎遍布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报告指出,中非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随着经济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非经济合作模式产生了深刻变化,由贸易和承包工程为主逐渐向产能、投资、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扩展,其中产能合作成为中非经济合作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

报告认为,作为中非产能合作的现实载体和系统集成,产业园的合作模式符合中非共同利益诉求,可以更高效地利用中非发展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和非洲各国“2063年议程”的战略目标。因此,中非共建产业园代表着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新趋势。

报告调查称,中国在非洲建设产业园肇始于2000年前后,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由中非共同建设工业园,逐步发展到共建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合作层级不断提升。当前,中国与非洲在经济合作的各领域互有优势、互相需要、互为依赖,产能合作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中非共建产业园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并向着集约化和产业分化的方向发展。

受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中非共建产业园也面临着多种挑战。报告指出,非洲各国普遍存在安全问题、金融问题、投资环境问题、经济政策问题,而中国的投资运营方也存在着同质竞争、缺乏协调、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入园企业需要解决国际化、本地化和合规问题。

对此,报告建议,中国政府需密切与非洲的安全对话,充分利用援助和两优贷款,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单位走向非洲;非洲国家应该努力改善政治和安全环境,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商业竞争力。园区运营企业应该合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入园企业则需坚持“正确义利观”,融入非洲。(完)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