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理财>>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 金融理财“悠着点儿”

2017-07-07 23:26:55 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郭琳 记者徐文智)与理财相关的消费投诉逐渐增多。近日,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发出金融理财消费警示提示。

产品类型要分清,“一区双录”护权益。存款、保险、国债、基金、理财……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繁多,相关产品专业性较强,普通消费者要有效甄别实非易事。在利益驱动下,部分金融从业者有意误导消费者,夸大浮动收益,不对风险进行相应的提示,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为规范金融监管,人民银行推出“一区双录”制度。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积极配合,并主动在双录区内询问清楚理财产品的性质、收益和风险等级。

理财首选主渠道,人员身份不轻信。长期以来,金融机构特别是作为主渠道的各大银行,受到消费者充分信任,这种信任也延续到银行从业人员身上。个别消费者甚至与一些银业员工成为超越客户关系的朋友,从而放松警惕,轻信“内部渠道”“零风险高息项目”等宣传,将自己的资金放心交由其代为理财,发现被骗时才追悔莫及。陕西省消协提醒金融消费者,高收益对应高风险,这是常识,与常识相悖者多是骗局,轻信所谓“内部渠道”“零风险高息项目”,将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原件等重要资料交给代理人员,会使消费者承担巨大风险。同时,银行业有着严格的管理和业务流程,若发现某位银行员工有可疑之处,消费者应立即向该行上级行或人民银行反映。

网上理财需甄别,虚高回报信不得。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网络理财快捷、方便、收益不错,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陕西省消协提醒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理财要注意考察该网络理财平台是否拥有国家规定的开展该项业务需要的金融许可牌照,避免黑心欺诈平台吞掉血汗钱;要选择有实力背景的大型平台,其一般具有较好担保偿付能力;当回报明显高于同时期银行理财和其他大型平台理财产品时,要保持理性,避免落入“庞氏骗局”“钓鱼网站”和“木马植入”的陷阱。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