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综合时讯>>

农业部:今年夏粮质量效益提升 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2017-06-16 12:17: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从农业部官网获悉,目前,全国夏粮收获接近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今年夏粮面积保持稳定,特别是秋播以来,各项关键技术落实较好,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有力,加之气象条件总体较好,今年夏粮仍是一个丰收年。在获得丰收的同时,今年夏粮生产一个显著的亮点,是质量效益提升。突出体现在“三提升”:

单产提升。近些年,小麦单产逐年提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两点:一个是,技术集成推广。重点是推广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农艺结合、生态环保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特别是选择了一批小麦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打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的示范基地,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另一个是,病虫统防统治。特别是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重发的情况,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有效遏制了病虫害扩散蔓延,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主产省反映,今年小麦单产普遍提高。

品质提升。各地反映,今年小麦不仅单产提高,品质也提升。主要三个因素:一个是,品种结构优化。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质专用小麦呈扩大趋势。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另一个是,收获期气候较好。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光温条件较好,没有出现“烂场雨”,利于灌浆,小麦籽粒饱满、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麦收购品质优良。据安徽省对12个市42个县520多个样本调查显示,全省小麦三等以上比例占85.6%,比上年增加52.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指标平均数值仅3.1%,较去年下降12.1%,不完善粒指标满足托市收购标准的小麦达99.81%。还有一个是,赤霉病较轻。近些年,江淮等地赤霉病发生较重,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将污染麦粒,导致小麦品质下降。今年赤霉病发生较轻、防治较好,病粒率显著降低。

效益提升。在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小麦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今年,单产提高,效益也提升。品质提高,价格提高,效益也相应提升。安徽省反映,受去年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和穗发芽影响,扣除水分后农民田头小麦售价不足1元/斤,部分受灾较重田块仅售0.6-0.9元/斤。今年小麦品质较好,几乎全部达到托市收购标准,扣除水分后农民田头平均售价1.15元/斤以上,比去年高0.2—0.3元,送至粮站售价在1.2元/斤左右,预计全省小麦平均销售价格将比去年提高0.17元/斤。初步测算,今年小麦每亩比去年因品质提升增值130元左右,因单产提高增值20元以上,亩均增值150元以上,全省总增收50亿元以上,可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近百元,种植效益比去年明显提高。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收获进仓,一些农民正积极入市销售,面粉企业、粮食企业以及贸易商等各主体对新麦的采购热情较高,农民的腰包鼓了,也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