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企业服务>>

“中国品牌日”来了,带着中国品牌一起飞

2017-05-10 15:15:0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辽阔天空上有了中国大飞机的身影;中国高铁驰骋世界各地,成了全世界高速铁路的未来之星。不仅如此,格力、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中国品牌”,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迸发活力……这些闪亮的中国品牌和国家名片,是我们每个人引以为荣的中国骄傲。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为了扩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月2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在全球步入品牌经济时代之际,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和题中之义。“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不但将进一步擦亮中国品牌,还将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到创建中国品牌的行动中来,实现中国品牌实力的整体跃升。

    全球经济的滚滚浪潮中,站立在市场竞争核心位置的,是品牌。纵观世界上获得长足发展的企业,无一不是响当当的品牌企业。他们在产品生产、创新和运营方面做到极致,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品牌。美国以苹果、IBM等树立了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德国以奔驰、宝马等树立了制造强国的国家形象。

    在世界百强品牌中,美国拥有超过半数的顶级品牌。中国却有着与经济地位并不匹配的品牌数量,中国是制造大国,却是品牌小国。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很强,但由于长期处于代工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大国寡品一词正是对中国品牌的形象概括。

    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品牌”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为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增加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加快国际标准化转化,提高奶粉、尿布、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满足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支持一些行业协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事实上,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打造品牌,更多的还是需要企业自身下苦功夫、下硬功夫、下真功夫。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佼佼者之一,格力的品牌成长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一个没有核心科技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这是格力发展之初就悟出的真谛。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不料遭到拒绝。从这一年开始,格力人卧薪尝胆,花了两年时间,就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技术研制成功。2010年初,格力用“掌握核心科技”取代沿用了十几年的“好空调格力造”,宣告格力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20多年来,格力坚持自主创造,技术上厚积薄发,奠定了厚重的技术家底,打造出了发力制造的强大引擎。双级变频压缩机、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三缸双级变容压缩机技术等共15项先进技术,累计申请专利28732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1577项,生产出20个大类、400个系列、12700多种规格的产品。格力用沉甸甸的成绩,书写了中国制造业的品牌传奇。

    格力的品牌家史,对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尤为具备启示意义。

    这是一个品牌决定生死的时代,呼唤品牌、塑造品牌,无论之于国家振兴还是企业发展,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急切和重要。从世界范围来说,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被弱化,国家希望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供给侧改革,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国内层面来讲,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在功能上,而是要求更多附加值和品牌认知。

    2016年,在大批国人赴日抢购电饭锅和马桶盖的时候,格力IH电饭煲的横空出世,用一碗饭的胜利证明了中国电饭煲的实力,给中国电饭煲贴上了“品质”标签。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提升中国造的水平是我一生的追求,为了让中国人不用到国外去买电饭煲,格力始终坚持核心科技和原创设计,用品质卓越的产品打动消费者,让国人爱上中国造,才能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作为“国家品牌”,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董明珠认为,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最高标准。格力做到了“好空调格力造”,做到了“科技改变生活”,做到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正是品牌的力量。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品牌是助推剂。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才刚刚开始,“中国品牌日”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听到更多中国好故事。

(责任编辑:一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