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一个中学生眼中的质量:质量担起铁未来

2017-03-20 14:46:4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一个中学生眼中的质量:质量担起铁未来

  ——从参加“铁未来”商赛看我国产品质量提升后的竞争力

  近年来,商业模拟比赛开始从高等院校向高中校园延伸,让更多的中学生得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销售以及简单的产销模拟等环节,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一窥商业世界中瞬息万变的精彩。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在校期间了解并参加了“铁未来”组织的商业模拟比赛,以公司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身份,全程参与比赛各个环节——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从国内到国外,尤其是在美国游学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质量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重要性。它是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从产品到品牌,遵循的是质量不断提升的内在规律,围绕这个主题,我想对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提升以及提高竞争力谈一些粗浅的感受,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有喜有忧有期待,我国产品质量提升大有可为

  美国游学期间,我曾经在当地的高速公路上看到中国的汽车,在大型超市卖场中看到中国的消费品,虽然数量还不多,但在美国不同的城市都能看到,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刚刚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透露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我深有同感。

  喜的是,我们的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质量,我们国家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比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工程质量不断好转,环境质量在改善之中,我们进行服务业质量测评,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另外,现在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走出国外,尤其是高铁、核电,还有一些工程建设走出国外,中国制造应该说是行销全球,说明本身就有质量的支撑。

  忧的是,通过我在商赛的模拟训练和美国多个城市的实地考察,中国产品质量,尤其是中高端产品的质量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几年盛行的“海淘”、“海购”、消费外溢,就是表明我们的产品质量亟待提升。虽然我们有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服务业稳中有进,但总体上提升还比较缓慢,在某些服务领域,老百姓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牌,品牌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现在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全世界驰名的大品牌我们国家还比较少。

  质量发展环境有差距。据了解,我们国家一些局部地方还是更多关注GDP,对质量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有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有的企业不讲诚信,有时候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来参与竞争,严重的甚至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质量技术基础有差距。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这些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在我们的出口企业每年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甚至受到损害,很大程度上跟我国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有关系。所以,提高质量水平、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技术基础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作为国家的新一代年轻人,我感觉我们有压力的同时更应该有信心,把国家的质量水平搞上去,从遵守质量承诺、弘扬正确质量观、为优质企业“点赞”等小事做起,相信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一定大有可为,国际竞争力一定持续增强。

  二、对标对齐对路,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提高竞争力不能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他那段关于质量著名的话,就是“三个转变”: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认为转变的前提是标准先行。标准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可以说,我们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处处都有标准,处处都讲标准,处处都用标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应用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继续提高国家标准和向先进的国际标准学习,“对标对齐对路”大大提升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一是科学对标。首先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把过去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为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特别是针对国内空白、国际上领先的一些重点项目,鼓励社会团体来制定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改进和完善标准的制定方式。加快标准的立项频次,缩短标准的立项周期。

  二是国际对齐。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达到160项,同比增长了113%。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的专家数已经接近5000名,同时中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首次突破了国际标准新增量的50%。再有,我们在很多领域处于国际领跑,比如中国标准在高铁、网络通信、民用核电等高技术领域,还有家用电器、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标准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优势提升我们的标准国际化水平。

  三是改革对路。针对标准缺失滞后问题,要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打破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格局,构建新型标准体系,使政府标准、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用先进的标准来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用标准助力新经济的发展。

  三、同线同标同质,我国产品赢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必然趋势

  据了解,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我国在2015年就开始在出口食品企业开展了“同线同标同质”的探索。

  我们所说的“三同”,是指企业在生产内外销产品时,是在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生产,从而使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如果中国标准与进口国的标准有差异,我们国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也就是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符合这些要求,生产企业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生产企业一定要具备出口备案注册资格,而且有实际的出口业绩。二是出口企业一定要进行自我承诺,按照“三同”要求生产。三是生产企业要获得国际通行认证,保证持续生产符合“三同”要求的产品。

  2016年5月,我们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建立起了“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的信息服务平台。民众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登录,查询到“三同”产品和企业的信息,以及在实体店和网店的销售渠道信息。目前,全国已经有1180家企业,大概约5000种商品,达到了“三同”的要求,都已经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上线。

  随着中国品质的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将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抓好质量提升、标准化发展,不断扩大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作者 吴承霖 南宁市33中学生)

(责任编辑:一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