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环球>>

分析认为:美联储今年很可能加息多次

2017-03-13 16:01:40 经济参考报

即将于14日至15日召开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备受外界关注。近期在多位重量级美联储官员作出“鹰派”表态后,市场关于此次会议将加息的预期急剧升温。不少分析认为,近期就业市场等数据继续为美联储加息提供有力支持,美联储今年很可能加息多次,而非像之前两年那样每年只加息一次。

美联储每年举行八次例会制定货币政策,本周会议将是今年的第二次例会。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持续为美联储继续加息提供支撑。

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达23.5万个,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0万个,当月失业率由前月的4.8%小幅下降至4.7%,与市场预期一致。衡量在职和求职人口总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劳动参与率从前月的62.9%增至63%,创去年3月以来新高。

美国就业市场已经越来越接近充分就业。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美国月均新增就业岗位为20.9万个,高于去年月均18万的增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随着美国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月均新增就业岗位只需达到7.5万至15万个就可维持较低失业率。

除了就业市场持续改善,通胀这一美联储加息决策时的另一重要参考也在靠近目标水平。能源价格回暖正在推动通胀水平回升,衡量美国通胀率的个人消费价格指数1月同比增长1.9%,已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此外,美联储报告显示,有些地区已出现劳动力短缺加剧情况,导致工资增速也开始加快。2月份,美国员工时薪同比增长了2.8%,高于前月2.5%的增速。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薪资同比增速达到3%至3.5%的水平就意味着将会推动通胀持续走高。

近期,美联储官员在公开场合不断发表“鹰派”言论,似乎在为本月加息与市场进行充分沟通。美联储主席耶伦3日在芝加哥高管俱乐部发表演讲时暗示,如果美国经济走势与美联储官员的预期一致,美联储在3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加息是合适的。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3日在另一场活动上也表示,过去三个月来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错,他支持美联储官员近期关于加息可能性加大的表态。近期,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达德利、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等人也纷纷表示,美国经济走势良好,可以支持美联储近期内再次加息。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过去两周包括市场和经济学家在内的各方对于美联储3月将要加息的预期急剧升温,普遍预计美联储本周将会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美联储上次货币政策会议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0.5%至0.75%的水平不变。

安联保险公司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里安说,2月就业数据意味着美联储3月的会议肯定会加息。美联储官员近期集体释放加息信号,市场加息预期充分,因此此次加息将不会造成市场过度波动。

穆迪资本市场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隆斯基表示,市场已准备好迎接美联储3月加息。他说,近期美国股市持续上涨,衡量市场信心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也处于低位,加息25个基点市场完全可以承受。

目前市场已经将关注点转向美联储今年是否会多次加息。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采取了相当长时期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来帮助恢复经济增长。随着经济逐渐复苏,美联储于2015年12月启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开始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但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疲软,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对加息十分谨慎,去年也仅在12月底加息一次,但美联储表示2017年将加息三次,加息幅度共计75个基点。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波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几个星期之前外界还预期美联储3月不会加息,但是近期有多位美联储官员不断强调会很快加息,而且这些官员的地位一位比一位重要,因此外界普遍预期美联储3月就会加息。波特还预计,美联储今年会加息三次,每次加息的幅度为25个基点。波特认为,美国的利率目前仍然维持在极低水平,极低水平是为了适应金融危机之后的紧急经济状况,但是现在紧急状态已不存在,美国的通胀率已经回升至2%的目标水平,因此没有理由再维持那么低的利率。

但一些分析同时指出,随着美国接近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维持在2%左右的缓慢水平,这意味着美联储加息节奏不会太快。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税收和财政等经济政策仍缺乏细节,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在此情况下美联储也料将保持谨慎。耶伦上周再次表示,美联储将保持渐进加息节奏,并仍然预计今年将加息三次。记者 王婧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