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理财>>

银行理财收益迎小阳春 预计一季度维持目前水平

2017-02-22 16:16:13 扬子晚报

春节过后,居民手头闲散资金较多,正是规划一年投资理财的好时期。最新统计显示,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比前期上升0.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一季度银行理财收益将逐渐走稳,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抓住一季度理财收益率位于高点的时机,配置银行理财产品。 实习生 金雨濛

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承接去年末“翘尾效应”,1月银行理财平均收益4.1%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略有下降,然而,凭借风险较低、稳定性高的特点,银行理财对于中老年投资者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普益标准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422家银行共发行8003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增加14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116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较上期上升0.11个百分点。

而据wind数据统计,上周已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的2092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7%,与此前一周相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认为,此番行情主要是承接2016年末银行理财的“翘尾效应”,加上年关前后市场间资金一般都比较紧张,流动性边际趋紧,促使收益率上涨。

同时,从发行银行类型来看,1月各发行主体收益率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但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多来自中小型银行,不同类型银行发行的产品之间平均收益率差异不大,城商行的产品在收益率上略高于其他类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商行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从收益类型来看,高预期年化收益类型多属于非保本浮动型及保本固定型。

中长期理财产品受追捧,投资者可择机锁定高收益

记者从银行理财经理方面了解到,中长期的理财产品受到客户追捧,近期投资者较为青睐的理财产品包括三个月和半年期的理财,一方面该类产品的期限相对灵活,在有适宜的其它投资机会时可以自由使用资金;另外一方面,由于长短期收益率倒挂,目前一年期的产品基本收益也比三个月和半年期的稍低一些。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一季度是各大银行开门红冲刺业绩的时间,而且春节后居民手头闲散资金较多,因而银行一季度银行理财仍有可能出现走高的行情。这种现象在各家股份制银行会表现得更加明显,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抓住一季度理财收益率位于高点的时机,选择半年期以上的产品进行配置,提前锁定高收益。

同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2017年,货币政策将重回中性稳健,去杠杆和防风险将是主要目标,流动性将适度保持。而今年财政政策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货币政策向财政政策的转向,重点指向资金“脱虚入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会维持当前水平。

1月份CPI、PPI数据均超预期,当月PPI更是同比增长6.9%,创5年新高,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有分析认为,当经济于良好的轨道运行时,考虑通胀压力等因素,央行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性会减少。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单向的收益率下滑预期会画上句号,预期理财产品收益将维持稳定。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