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陈康亮)23日,2016年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CEBI)在京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0.4,整体处于“基础水平”区间的中间位置,可以满足多数职工对企业所提供福利保障的基本需求。
该指数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由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是中国的首个职工福利保障指数。
指数选取中国36个大中城市开展调查,调查对象为在中国内地经营的企业,主要受访者为职工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其所谓“职工福利”,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企业职工资格的人获得的所有非直接的经济报酬和保险产品。
在发布会上,中国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指出,此次发布的指数采用了充实性指数、公平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等多个子指数,并区分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工会建设情况等多个维度,对职工福利保障情况从整体上做出充分描述,为推进商业保险更好地服务社会养老医疗保障改革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上述指数的调研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对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保障“必选项”贯彻较好,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年金、商业补充保险等“选填项”是拉开不同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福利保障水平差距的主要得失分点,亦是今后填补“福利鸿沟”的着力点,对于中国构建多支柱福利保障体系的目标,最终形成福利保障体系的多支柱稳定结构意义深远。
本次调研还兼及中国职工福利保障领域中长期护理、社保降费、税优保险等热点问题。针对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及新医改的推进,上述报告指出,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职工愿意在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基础上增加一定缴费,承担晚年可能产生的部分长期护理费用,职工最倾向在养老院(疗养院)等护理机构中得到老年护理。因此,政府应该尽快统一模式,并对一些制度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报告认为,加快商业保险发展是提升职工福利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调研看,尽管企业认为商业补充保险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未来1-3年打算在商业补充保险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却偏低,这意味着商业补充保险的供给端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保险行业的高度重视,在过去注重宏观政策的基础上,推出更为精准的调控和引导的政策,撬动商业保险发展的杠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