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6日在北京表示,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需要全方位创新,特别是要把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推动创新,关键是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应大幅度提高创造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当天,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举行,李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作了上述表示。
李伟说,要建立规范公平的竞争环境,增强企业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只有在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创新主体才有创新的强烈意愿,才有持续推动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要建立有力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不合理的垄断格局。
李伟强调,要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中国必须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赢得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突破制约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的瓶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计划经济时期,举国体制在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必须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李伟指出,要完善财税和政绩考核制度,使得各级政府把促进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李伟还表示,要建立鼓励创造性劳动的制度,使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劳动者能够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劳动者。科研人员、工程师、经理人员、技术工人,都是创新体系运转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要素,都是创造性劳动的付出者。他们本应得到较高的收入,但在现有的社会财富分配中,所获得的收入与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很不匹配: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更多的资金用于硬件投入,未能按市场经济规律体现对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在科研成果的分配中,创新获得的高收益更多归资本投入方所有,而提供创造性劳动的人员所获甚少。
他说,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房价,以及不断加大的养老、育儿等压力,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劳动者,尤其是中青年劳动者难以安心地从事创新工作,必须大幅度提高创造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