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人物>>

专家:今年“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说法不准确

2016-11-01 16:07:23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伴随着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即将进入高峰期,首次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今年的玉米价格走势受到广泛关注。在正在进行的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分析了玉米价格的走势及相关的政策。今年玉米的价格怎么样?有媒体报道的“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的说法是否准确?

在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尤其是谈及农业农村重大问题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一直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人所知。说到玉米,也不例外。

陈锡文表示,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农民的损失,政府要承担责任,要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补贴。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后,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国内外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多元。今年,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陈锡文坦言,这正是对去年调控措施的更进一步。

陈锡文表示,2014年的时候,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平均政府收储价格,是1块1毛2,但不同地区是不同的,辽宁是1块1毛3,吉林是1块1毛2,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是1块1毛1。去年9月,国务院下决心让价格开始回归市场,去年把这个价格已经从1块1毛2调低到了1块钱,由此影响农民收入,吉林和黑龙江的农民收入大概人均要少收五六百块钱。对农民的打击也是比较大的。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的进一步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那就很清楚地提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陈锡文表示,现在新玉米上市,收购已经开始了。从目前的情况来了解到,从南到北价格是逐步递减的。大概正在收购的玉米,在辽宁是7毛到7毛5一斤,在吉林大概是7毛钱上下,在黑龙江大概在6毛5到7毛。和去年国家定的一块钱的临储价相比,下降了25%到30%。

但今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除了“市场定价”,另一块重要的内容是“价补分离”,由国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持东北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陈锡文表示,中央已经提出了对于东北地区生产玉米农民的补贴方案,现在7毛多的这个价格上,它会通过别的方式的补贴,不是用价格补贴的方式,让农民每斤都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个改革正处关键的时期在向前推进。也有人说,哪怕是7毛5的价格和去年相比跌得也太多,是跌得太多。但是还必须考虑到政府给每斤玉米大概还有1毛5到2毛钱的补贴,这个不在价格中。

这一点在内蒙古通辽农民王强口中也得到证实。“今年玉米价格不是很好,但是国家今年给一定的补贴,把自己的苞米卖了,加上国家的补贴(收入)能跟去年持平。”

陈锡文补充,玉米价格下降是政策的预期,也是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有媒体报道的“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并不准确。

陈锡文表示,有没有这个现象?有。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潮玉米,水分很高的玉米。进入仓库能够储存的玉米,它的安全水分必须低于14%,只有低于14%水分的玉米才可以储藏。但是农民收下的玉米,东北现在最冷的地方早都结冰了,玉米籽粒里头的水分结了冰,蒸发不掉,所以往往玉米的含水量在25%、28%,甚至有的地方高过30%,这部分玉米需要烘干水分,才能折成标准的含水量不超过14%的玉米入库。所以5毛多钱的玉米有没有?有,就是这些潮玉米。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当前东北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约为2300万亩,面积下来了,价格也下来了,陈锡文说,我国玉米开始有了国际竞争力。最新的北美进口的玉米到岸价格到南方或到东部地区,进口以后的完税落地成本价格大概在1550元左右,接近7毛8。在东北地区向农民收来的玉米,现在是7毛到7毛5甚至更低一点,如果加上运费,到了需要加工玉米的地区,总体来讲,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中国的玉米开始具备了价格竞争力。

国内国际市场,农民利益,加工企业利益,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玉米的问题环环相扣,陈锡文表示,类似的改革,将不止于玉米。第一,国际国内的市场均衡,第二,农民的收入和玉米加工企业成本之间的成本平衡,还要考虑到农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这样逐步向前推进。并不是说目前的改革就是最好的方法,是在进行试验,而且逐步逐步地还会推向其他品种。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